中國詩人,曲藝作傢,文藝活動傢。原名王福全,字減之,曾用名羅倫、李篁等。河北威縣皇神廟村人。卒於北京。生於農民傢庭。學生時代起即愛好新詩,從事寫作。20世紀30年代與蒲風等組織“中國詩歌會”,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旗幟,提倡詩歌的大眾化,發表瞭許多詩歌作品,出版詩集《都市的冬》。並主編《新詩歌》和《詩歌季刊》。迫於環境,一度東渡日本。。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回國,參加戰地服務隊,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後到重慶,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進步活動,繼續從事詩歌創作,出版詩集多部,並編輯《春草叢刊》。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奔赴解放區。任冀魯豫文聯主任,主編《平原文藝》月刊和《新地》月刊。除詩歌外,創作有曲藝唱詞《張鎖買牛》、《春雲離婚》等,改編瞭傳統唱詞《打黃狼》等。所主持的改造民間藝術的工作,受到中共中央華北局的表揚。1949年春調到北京工作,先後擔任《人民日報》文藝副刊主編,新民報總編輯,中國作傢協會理事,中國曲藝改進協會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副主席,中共北京市文委委員,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兼秘書長。同時擔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事業管理處處長,《說說唱唱》副主編,《北京文藝》副主編,中國曲藝研究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創作的代表性作品有曲藝唱詞《張羽煮海》及同名戲曲劇本,出版有《黃河英雄歌》《王亞平詩選》等詩集。1955年肅反運動中被株連,“文化大革命”中遭批鬥,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1982年徹底平反。其間仍筆耕不輟,主要作品《百鳥朝鳳》和《孟薑女》收入1953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曲藝唱詞選《百鳥朝鳳集》及詩集《寫在母親像前》。1987年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有《王亞平曲藝文選》

王亞平(中)與老舍(右)、趙樹理(左)一起切磋曲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