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蒲劇女演員,工花旦。原名秀貞。山西臨猗人。1935年隨母流落西安。1939年入西安晉風劇社學蒲劇花旦,師承原筱亭(藝名月月鮮)。出師後在西安、蘭州、平涼等城市演出,在西北一帶有一定影響。1950年參加山西蒲劇實驗劇團(後改稱山西省人民蒲劇團),任主要演員。1952年以《藏舟》(飾胡鳳蓮)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二等獎。王秀蘭繼承瞭蒲劇花旦、閨門旦、彩旦、刀馬旦以及青衣的表演藝術傳統,除深深得老師原筱亭的教益外,著名花旦孫廣盛、王存才和青衣筱艷秋孫安榮)都對她有較深的影響,並曾受到梅蘭芳、程硯秋的指點。王秀蘭還勤於學習和研究兄弟劇種的唱腔,能唱秦腔、昆曲、眉戶等劇。在廣泛地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努力進行革新創造,逐步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表演優美大方,善於從生活中擷取富有個性的動作細節,使人物性格鮮明,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演唱吐字清晰,字字入耳;音色脆嫩,柔媚而剛勁,特別註重情入於聲。她重視藝術經驗的總結和戲曲理論的探討,曾提出運用程式要做到真實化、生活化、個性化和舞蹈美的主張,並著有不少藝術散論。代表劇目有《殺狗》、《少華山》、《賣水》、《藏舟》、《送女》、《竇娥冤》等。《竇娥冤》於1957年攝制成彩色戲曲影片。王秀蘭曾當選第三屆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山西省人民蒲劇團團長、山西運城地區戲曲學校校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山西分會副主席等職。

王秀蘭在蒲劇《烤火》中飾尹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