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傢、教育傢。生於湖北黃岡,卒於上海。1927年武漢華中大學教育系畢業,同年參加北伐軍。1929年遊學日本,1931年回國,隨後又遊學英國、德國。1935年回國後,與郭大力合作翻譯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後譯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並完成K.馬克思《資本論》三卷的翻譯出版,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作出重要貢獻。1939年轉入教育界。1940~1949年先後任中山大學經濟系主任、福建社會科學研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經濟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常委。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王亞南有著譯共41部,論文340多篇。自20世紀40年代初致力於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經濟,力倡建立一種專為中國人攻讀的“中國政治經濟學”,這種經濟學的任務是要指出“中國社會經濟改造途徑”,“特別具有改造中國社會經濟,解除中國思想束縛的性質與內容”。要求經濟理論工作者重視中國國情的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社會經濟具體實踐相結合。他的《中國經濟原論》(1946,後改名為《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形態研究》)和《中國官僚政治研究》(1949)等都是結合中國國情和歷史的著作。王亞南還致力於經濟思想史的研究。30年代著有《經濟學史》,40年代有《經濟科學論叢》和《政治經濟學史大綱》(1949)。論文輯成《王亞南經濟思想史論文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