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航運隧道。用以通過船隻的地下隧道。在高原或山區開鑿運河時,通常開挖隧道將分水嶺兩側的河道相連接,或將彎曲的河套裁彎取直;也可用建船閘的明跨越法克服位於運河兩個連接點之間的高程障礙。與明跨方案相比,隧道方案的優點為:①縮短河道長度;②減少造價昂貴的水閘數目;③由於跨越的水平面較低,因而對運河供水較簡便;④加速船隻的通過,通航條件得到改善。當然,修築運河隧道造價較高,橫斷面的淨空限制瞭船隻的尺寸,通行阻力也比明線河道要大,還要增添額外的隧道通風和照明設備。。因此需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以選擇合理方案。

  運河隧道在平面上通常為直線。若曲線隧道不可避免,則盡可能采用大半徑曲線。隧道縱剖面應設置不大於0.01%的坡度,以保持隧道內的水流速度最小而獲得最有利的通航條件。運河隧道的橫斷面是根據船隻在隧道內航行的特點和限界尺寸及水力計算的要求而定的,分單向航行和雙向航行兩種。在比較繁忙的河道上,寧可用兩座平行的單向航行隧道代替一座雙向航行隧道。隧道內水位以上橫斷面的高度可根據通行船隻的最大限界確定。

  確定隧道橫斷面的寬度時,應考慮在一側或兩側設置便道(纖路),在隧道邊墻和船舷之間應留有一定的空隙。為減少船隻行駛時的阻力,隧道內的水深最好大些,但應力求減小隧道橫斷面的尺寸,故仍應比明線河道的水深小。襯砌類型則視運河隧道所穿越地層的堅固、穩定和透水情況而定。

  當代世界上最大的運河隧道是1920年修建於法國馬賽至羅訥水路幹線上的羅沃隧道,長7公裡多,水深4米,可供排水量達1000噸的內河航船雙向通行。其橫斷面尺寸:沿水面線的隧道凈寬為22米,隧道沿中軸的凈高為15.4米(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