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軟土地基預先加壓,使大部分沉降在預壓過程中完成,相應地提高瞭地基強度。預壓法適用於淤泥質粘土、淤泥與人工沖填土等軟弱地基。預壓的方法有堆載預壓和真空預壓兩種。

  堆載預壓 在地基上堆放重物(水、土、砂、石等)進行預壓。當堆載超過計畫建造的建築物荷載時,稱為超載預壓。為瞭防止堆載時壓壞地基,需分級載入,即:在前一級荷載作用下地基基本固結後,再施加下一級荷載,直至達到設計荷載為止止。

  預壓所需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地基土層的滲透特性、厚度和預壓荷載的大小等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根據地基固結理論進行計算預計。施工時應監測地面沉降和土中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情況,對預壓加以控制。

  為瞭加速厚層軟土的固結,縮短預壓時間,應設法改善厚層軟土的排水條件。最常用的排水的方法是在地基中按一定間距作孔,孔內填砂以形成砂井(圖1)。然後在地面加鋪砂墊層加以溝通。近年來,土工織物日益發展,已開始采用纖維編織的袋裝砂井和在排水紙板上發展起來的塑料板排水。

  堆載預壓早在50年代就廣泛地應用於鐵路、公路路堤、碼頭和岸坡的地基處理;還應用於土壩、水閘、房屋、冷藏庫和油罐等工程的軟基處理。如中國的蘇北大浦和漢江杜傢臺兩個大型水閘工程,經過預壓後,大大減少瞭閘室和岸墩的沉降量;又如上海地區采用3萬米3油罐充水預壓改良地基,取得瞭顯著效果。

  真空預壓 以大氣壓作為預壓荷載(圖2),對地基土進行抽氣,在土中造成一定的真空度,形成大氣壓力與真空壓力的差值作用,將土中一部分水抽出,從而使地基土固結而加固。如果設置排水砂井,還可將孔隙內的水加速排出。

  此法首先由瑞典皇傢地質學院於1952年提出。到80年代,中國也進行瞭室內外試驗,並且已經開始在工程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