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是河流、海洋、湖泊、沼澤、水庫和地下水等的統稱。水體中不僅有水,也包括水體中的懸浮物、溶解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每個水體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所謂水體污染,一般是指工業、農業和城市將污染物質(包括固體的、溶解性的、有機的、無機的、高溫的、生物的以及放射性的污染物)排入水體中,改變瞭水體原有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性狀,使水體不完全適於或不適於原來的使用要求。目前,由於工業的蓬勃發展、城市的興盛和農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已使水體污染達到不能能容忍的程度,成為舉世矚目的嚴重問題。

  造成水體污染的主要是城市污水、工業廢水、農業尾水和水運交通工具的廢水。城市污水和水運交通工具的廢水給水體帶來腸道傳染病病原體、糞便、廚餘等有機物或植物營養元素氮和磷。工業廢水還帶來各種特有的污染物,例如酸、堿、重金屬離子、油脂、合成有機物、放射性物質,以及足以使受水水體升溫或降溫的熱水和冷水等。農田尾水帶來的主要是過剩的肥料和農藥。廢水造成的水體污染,主要有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水體缺氧和水體富營養化等三個方面。

  危害人體健康 廢水通過污染飲用水水源,傳佈腸道傳染病(傷寒、霍亂、傳染性肝炎等)病原體的最早最著明的歷史事例之一是,1854年在倫敦寬街發生的霍亂瘟疫。專傢們的詳細調查令人信服地證明,這次瘟疫是由霍亂患者的糞便污水污染瞭鄰近的一口水井而引起的(見給水和排水工程)。廣泛推行飲用水消毒後,先進國傢中傷寒、霍亂等細菌性傳染病已經不再流行。這從另一方面證明瞭廢水對水體的病原體污染。

  1953年日本熊本縣水俁灣的漁村出現一種新型的神經病患者。經研究這是含汞和甲基汞廢水污染水體造成的疾病,命名為水俁病。甲基汞不易降解,通過食物鏈富集在魚貝機體內,長期食用中毒魚貝即罹水俁病,重者死亡,輕者和無癥狀者還有可能影響胎兒健康。某些其他金屬化合物也可能導致人體中毒。此外,某些人造有機物有致癌、致畸或致突變等禍害(見廢水水質)。病原體和毒物對水體的污染,外表上沒有跡象,故特別危險。

  水體缺氧 水體中廢水帶來的有機物成為細菌的食物,微生物大量繁殖,常使溶解氧遠離飽和量,嚴重時影響魚類的生存,破壞正常的自然生態平衡,甚至出現缺氧水域,造成污穢不潔、臭氣熏天的環境(見河流自凈)。長期來習用的控制城市污水的措施和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以降低廢水耗氧性為主要目標。

  水體的富營養化 水流緩慢的湖泊和河口出現藻類和其他水生生物蓬勃生長稱富營養化。水體水面常隨藻類的色彩呈現各種顏色:綠色、藍色、紅色等。當呈紅色時稱為“赤潮”(見彩圖)。水體的富營養化將降低水體的效用和環境質量。藻類的繁殖給城市用水的原水帶來臭和味,降低水體的透明度,並常形成有礙觀瞻的浮沫。淺水區的植物盛長將減少可供遊樂之用的水邊。水體富營養化的出現,主要是由於水中植物營養元素氮和磷的增長。都市人口的增長、工業的發展、農業上大量施用肥料與灌溉,放泄的廢水、尾水給水體帶來瞭大量的氮和磷。特別是自然界中不易獲得的磷,促使條件適宜的水體在數年之內就富營養化。由於通常采用的廢水生物處理方法並不能去除氮和磷,而隻能使有機氮和有機磷轉化為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無機氮和無機磷。因此許多已建成的廢水處理廠能夠防止或減輕水體的缺氧性污染,卻無助於水體富營養化的控制。

赤潮,即水流緩漫的湖泊和河口出現的藻類和其他水生生物,使水體污染

  水污染的控制 最有效的控制水污染的途徑是廢水再用。在工廠中回用和再用生產廢水,有回收物資、及時控制有毒污染物、大量減少廢水量與污染物質等效用,並為城市污水再用於農業灌溉創造條件。廢水再用於農業有可能做到不向地表水體排放廢水(見廢水灌溉系統)。改革生產工藝以免除或減輕污染,也是控制工業污染的一條應優先考慮的途徑,有時能起重要作用。

  向地表水體排放時,廢水應經充分的處理。既要去除和穩定有機物以防止水體缺氧,又要去除無機氮和磷以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既要消毒殺死病原體,又要控制有毒物質進入排水系統。對於某些用途廣泛的高殘毒物(如滴滴涕、六六六),應禁止生產或控制使用,改為生產和使用無害而更為有效的或同效的新產品。中國在1983年已經禁止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

  要實現水污染的控制,應有完善的法律與規章條例和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