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深不易造橋的江河、海峽等兩岸之間,用機動船運載車輛、旅客,以連接兩岸交通的運輸設備。它起源於用非機動船運載人、畜的擺渡。輪渡運量有限,且運營及維修費用較高。在公路、鐵路建設中,當造橋技術或資金趕不上需要時,常採用輪渡。公路輪渡一般在渡船的兩端設置活動跳板,便於汽車上下。鐵路輪渡要求渡船上鋪設軌道,在兩岸設置接連數跨的活動棧橋,這些橋跨的支點可視水位變化而升降,由它們形成坡度平緩的線路,使與渡船上的軌道銜接,便於列車上下渡船。

  中國於1933年9月在江蘇浦口和南京間的長江上建成一處鐵路輪渡。一艘渡船能裝載客車12輛或載重40噸的貨車21輛,開始時每日隻航6~8渡。到1958年,經常用三艘渡船運轉,每日提高到120渡,運送車皮一千多輛,其中有四對長途客運列車。1968年底南京長江橋建成後,該輪渡被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