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詳細的測試與調查,確切評定路面在使用過程中的品質,根據設計標準計算剩餘壽命決定養護計畫;也可用以確定設計標準。

  耐久性評定 包括現有路面強度及使用過程中的損壞狀況,如裂縫、變形、車轍深度等反映路面結構強度的主要指標。

  路面強度 以杠桿式彎沉儀或自動彎沉儀測路表彎沉或彎沉盆以反映路面整體強度度,以曲率儀測曲率以間接反映結構層彎拉強度。還有用反復動載裝置、多次車輪行駛裝置、振動荷載表面波傳播法等測定路面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耐久性。

  裂縫 反映路面在反復荷載作用下結構層拉裂或低溫縮裂而損壞的指標,以人工量測或路面攝影測定,用裂縫率或裂縫比表示。

  車轍深度 反映路面因反復荷載作用變形積累而損壞的指標。觀測方法有:測車轍處凹凸絕對值、測與基準面高差、路面攝影等。

  其他如松散、波浪、泛油、剝落、接縫損壞、凍脹、折斷、鼓包等憑目測評定。

  行駛性評定 包括縱向起伏的平整度、抗滑性(路表摩阻系數或粗糙度大小)等,它是反映行車是否舒適、安全的主要指標。

  平整度 適應行車速度和舒適的指標。測量方法有:①測路面縱向凹凸偏差值,如3米或8米直尺檢平儀、多輪式縱向斷面儀、激光測平儀等,以最大值或標準離差表示。②測縱斷面坡度變化,如AASHO斜率斷面儀、CHLOE的縱斷面儀等,以斜率變數表示。③測高速行駛中道路與汽車偏離量,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R縱斷面儀,PCA道路測量儀等,以偏離平方總和表示。中國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均產平整度儀。個別地方的錯臺等則靠水平測量或目測。

  抗滑性 反映行車是否安全的指標。以路表摩阻系數或粗糙度表示。①路表摩阻系數。常用的測量方法有:便攜式英國標準擺式儀、滑溜試驗車等,還有測輪重和一定速度下牽引力之比的拖車法,對試驗車加以制動的制動儀法、減速儀法、五輪儀法等,均以相對值表示。②粗糙度。常用的測量方法有路面補坑法,在路表上鋪細砂的稱砂補法,鋪潤滑劑的稱油補法,均以攤鋪面積求得的構造深度表示。此外還有在一定荷載下將橡皮圈壓在路面上測其排水量的泄流法,用鋁箔等壓在路面上模擬路面凹凸的壓印法、立體攝影等。

  評定標準 各項單項評定,各國路面設計、施工、養護規范都定有標準。彎沉與曲率的許用值,由設計規范決定,裂縫率和車轍深度,根據道路等級和路面類型及路段所處的位置而定,平整度主要根據行車速度要求而定;摩阻系數或粗糙度則根據交通條件和線型復雜性(分簡單、困難、危險三種路段)分別規定。綜合利用有關單項評定值,則通過數理統計用某些評定指標表示。如AASHO綜合瞭平整度、裂縫和車轍深度,用現時耐用性指數(PSI)值表示。

柔性路面:PSI=5.03-1.91lg(1+堜)

剛性路面:PSI=5.41-1.80lg(1+堜)

式中堜為AASHO斜率斷面儀以每小時5~8公裡速度測得每兩點間(間距30厘米)高差統計的斜率變數;c對柔性路面為每100米2路面的裂縫面積(米2),對剛性路面為每100米2路面的裂縫長度(米);f為每100米2路面的修補面積或補坑面積(米2),垹為車轍深度(厘米)。並規定路面可供使用的極限指標:主要幹線PSI=2.5,次要路線PSI=2.0;當PSI=1.5時,達到破損標準,應予翻修。

  各國均根據各自的測試調查方法所得到的單項指標或各自統計的綜合指標為基礎,制定有關規范和養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