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學著作。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相傳為中國春秋時代(西元前770~前221)末期吳國將軍孫武所著。《漢書·藝文志》記載《孫吳子兵法》共82篇,孫武著13篇,其餘各篇由後人增補。《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書,它用系統思想總結瞭古代戰爭規律,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它已先後被譯成英、日、俄、德、法、捷等文字。書中所揭示的戰爭規律,不僅在中外軍事學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可以推廣應用到社會經濟系統的各個方面,因而受到各國軍事傢、政治傢、外交傢傢、歷史學傢、哲學傢和企業傢的廣泛重視。《孫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著名規律。強調要瞭解敵情,全面分析敵我矛盾雙方,才能克敵制勝。它明確地提出決定戰爭勝敗的“道、天、地、將、法”五大因素,體現瞭樸素的系統思想的運用。此外還提出一系列很有價值的謀略。例如:“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意思是施行超出慣例的獎賞,頒發打破常規的號令);“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意思是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擊其虛弱的地方);“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意思是通過迂回曲折的途徑達到目的,化不利為有利);以及“出奇制勝”、“緩兵待機”、“上下同欲者勝”等謀略,均已成為社會經濟系統戰略決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