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制論科學傢和航太工程專傢。人口控制論的創始人。1931年12月29日生於山東省榮城縣。1951年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1953年入莫斯科鮑曼工學院和莫斯科大學學習,1958年畢業。1960年獲副博士學位、1960年回國後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總體設計室主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總工程師,第二研究院副院長,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國務委員兼國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他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控制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兼職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訪問教授。他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執行委員會委員。他還是國際性雜志《系統與控制通信》的副主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的副主編。1985年當選為墨西哥國傢工程科學院通訊院士。

  1960~1965年間他曾主持設計地空導彈控制系統,1965年曾主持反導彈武器研究,1978年擔任過潛地彈道導彈副總設計師,1980年曾主管過試驗通信衛星的研制和發射工作。為發展中國導彈技術和航天工程作出瞭重要貢獻。曾多次獲國防科委成果獎(1978~1981)和全國科技大會獎(1978)。

  宋健在控制理論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最優控制理論和分佈參數系統控制理論方面。早在50年代末他就解決瞭雙控制器非線性系統最優控制和三維空間中最優控制的設計問題,建立瞭雙參數最優控制理論。60年代初他首先把等時場的概念應用到最優控制理論中來,解決瞭定常和非定常線性系統最速控制綜合理論問題。1963年在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第三屆大會上發表《線性最速系統的分析與綜合》的論文(與韓京清合作)。70年代初建立瞭有窮維控制器與無窮維受控對象耦合的分佈參數系統控制理論(與關肇直合作)以及點測量點控制的分佈參數理論,這些成果獲1982年全國自然科學二等獎。60~70年代他受工程控制論的奠基者錢學森的委托,完成瞭《工程控制論》的修訂工作。《工程控制論》(修訂版)已成為該領域內基本的重要參考文獻,獲1981年全國優秀科技著作獎。

  1978年後他應用控制論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研究中國人口控制問題。建立瞭人口系統的各種模型,並首次作出中國人口發展趨勢長期預報,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瞭科學依據。他用偏微分方程廣義解理論給出瞭人口平均期望壽命等人口學中傳統指數的新定義和計算公式,定量研究瞭中國人口長遠目標問題,建立瞭人口系統穩定性理論和人口狀態轉換的最優控制理論以及非定常人口系統理論。他建立瞭控制論的一個新分支──人口控制論,成為人口控制論的創始人。從1982年起已經出版瞭5本有關人口控制論方面的著作:《人口預測和人口控制》(人民出版社,1982);《現代科學技術與人口問題》(英文版;Song Jian,Population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Science,New World Press,1982);《人口控制論》(與於景元合著,科學出版社,1985);《中國人口控制:理論與應用》(英文版;Song Jian,Tuan ChiHsian and Yu Jing-yuan,Population Control in China;Theory and Application,Preager Press,New York,1985);《人口控制論方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1987年獲國際數學建模學會最高獎──艾伯特·愛因斯坦獎。他在控制理論、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等方面發表瞭80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