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最優地達到目標,對若幹個準備行動的方案進行的選擇。決策包含決策工作和決策行動兩個階段。決策工作是指從確定目標到擬定備選方案為止的整個過程,一般是由領導者委託諮詢機構的專傢們進行的。決策行動是指領導者根據諮詢機構提出的方案進行選擇,純屬領導者的任務。決策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能。無論行政管理,科技管理,或者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都貫穿著一系列的決策。科學地進行決策(簡稱科學決策)是保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項工作順利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領導水準平的重要標志。

  決策按采用的方法分為經驗決策和科學決策,按重要性分為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按目標性質分為常規決策和非常規決策,按目標要求分為最優決策和滿意決策,按目標數目分為單目標決策和多目標決策,按決策的條件和後果分為確定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又可分為馬爾可夫決策、模糊決策、風險決策和競爭決策等。

  決策是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發展而產生的。為瞭進行管理,就要進行一系列的決策。決策自古有之。長期以來,決策主要是依靠人的經驗,屬於經驗決策的范疇。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活動范圍的擴大,大企業、大工程的出現,國際關系日益復雜,領導者單憑個人的知識、經驗、智慧和膽略來作決策,難免出現重大失誤。在這種形勢下,經驗決策逐漸被科學決策所取代。科學決策包括以下3個方面:①實行科學的決策程序,②采用科學的決策技術,③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作決斷。現代科學決策要依靠咨詢機構的專傢們進行詳細的分析計算,並利用決策支持系統來完成。

  科學決策程序 

科學決策程序一般可分為 8個階段(見圖):①發現問題,②確定目標,③價值標準(評價指標),④擬定方案,⑤分析評估,⑥方案選優,⑦試驗驗證,⑧普遍實施。科學決策程序中的各項工作並不是都需要領導者親自去做。大部分工作可委托咨詢機構的專傢們去完成。領導者的職責是嚴格遵循科學決策程序和充分發揮專傢們的作用。其中,發現問題,確定目標,價值標準和方案選優則是領導者必須親自過問的。

  科學決策方法 科學決策常常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常用的科學決策方法有:調查研究,咨詢技術,預測技術,環境分析,系統分析,決策分析,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析,靈敏度分析,風險分析,心理分析,效用理論等。決策者在選擇最優方案時,情況非常復雜,最後選定的方案不一定每一個指標都是最優的,這就要求決策者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智慧,作出正確的決策。

  追蹤決策 若決策實施的結果表明原來決策將無法實現預定目標而需要對目標或決策方案進行重大修正時可采用追蹤決策。追蹤決策實質上是對原來的問題重新進行一次決策。追蹤決策有以下 4個特點:①回溯分析。從原有決策的起點開始,一步一步順序進行,發現哪一步開始失誤,找出有效的對策。②非零起點。在原決策已經實行瞭一段時間並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後進行的。非零起點這一特征要求決策者在進行追蹤決策時要慎之又慎,以免失去時機或再度失誤。③雙重優化。追蹤決策的方案選擇要優於原有決策方案,並可在新方案中進一步選優。④心理效應。追蹤決策實際上要改變原有決策,易使人們產生感情沖動,失去公正的客觀的評價。追蹤決策方案的泄露,會引起社會心理的浮動。所以,在追蹤決策完成以前,宜對外保密,實施過程中才逐漸解密,並做好宣傳工作,處理好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