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有關經濟政策,應用數學方法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再生產過程的各環節(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之間進行供應和需求的計算和分析,以保證供應和需求的基本平衡。

  綜合平衡可分為短期平衡(通常為 1年)和長期平衡(5年、10年或 10年以上)兩大類。短期平衡的目標是在資源條件、生產能力、國內外經濟環境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確定資源在各部門、各地區或各生產環節間的最優分配比例。長期平衡是在產業結構、消費結結構、人口增長、國內外經濟環境等發展趨勢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服務。短期平衡是長期平衡的基礎。長期平衡對短期平衡起指導和制約的作用。綜合平衡是相對的,而不平衡是絕對的,需要經常采用預測技術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向進行預測,找出導致不平衡的各種因素,采取相應措施使國民經濟回復到基本平衡。

  綜合平衡常用的方法有線性規劃、投入產出法、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等。下表為簡化瞭的投入產出表,根據給定的數字可以算出部門間的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並據此進行綜合平衡的分析。

投入產出綜合平衡表(單位:億元)

  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 (CGE模型)是將投入產出分析與線性規劃求解最小供應量相結合,因而獲得一個能兼顧生產部門和消費者的最優規劃,並能解出一組均衡價格。這種模型較適合於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在建模時如果還考慮到國民收入對需求量的影響、初始資源的市場供求、儲蓄與投資的關系等因素,CGE模型就由線性模型轉變為非線性模型。

  

參考書目

 陳錫康等:《經濟數學方法與模型》,中國財政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