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西壯族人民生產的一種傳統手工織錦。以細棉紗為經,絲線為緯交織而成。

  壯錦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始於漢代,南北朝時已有相當水準;另一說始自唐、宋,是受蜀錦的影響,在原有“斑佈”(印染花佈)等織物基礎上,吸收漢族織錦技藝而發展起來的。明清時期,壯錦的製作已有較高的水準,並具有相當的生產規模。20世紀初至40年代,壯錦漸趨衰落,幾臨絕滅。50年代開始恢復,並不斷發展。

  壯錦的品種有花邊、、腰帶、頭巾、圍巾、臺佈、椅墊、提包、被面、床毯以及壁掛、錦屏等。壯錦多以幾何圖案為主,內容有鳥獸魚蟲、雲水花草、團龍飛鳳、萬字雙喜、孔雀開屏、鯉裡跳龍門、萬字菊花、山水風景等,紋樣組織統一而有變化,富有韻律感。顏色以紅、綠、黑、黃等色為主,間色較少。一般多用各種紅色(如紫紅、水紅、金魚紅等)為背景,也有用綠色或用黑、黃色混織加以烘托。壯錦幅寬約33cm,使用簡單的提花織機織造。壯錦制作精細,圖案別致,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