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椴木、白楊木、樟木、東北松、白果木等木材為主要原料雕刻而成的木雕。因發源於浙江東陽而得名。又稱白木雕。

  沿革 東陽木雕始於唐代,興於宋代,盛於明清。唐代乾符年間(874~879),東陽馮高樓村有馮宿(曾任吏部尚書)和馮定(曾任工部尚書)兄弟,其傢宅建築採用木雕,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東陽胡倉村的王氏宗族以雕刻著名,世代相傳,直至宋代仍負盛名。宋代,東陽木雕已有較高的藝術水準,雕刻刻精細,並髹以彩漆或著色。1963年,在東陽吳寧鎮南寺塔壁內發掘出木雕佛龕一件,高約19cm,寬約4cm,運用鏤雕、圓雕技法,刀法嫻熟,線條流暢,風格樸實;龕內雕刻羅漢一尊,像高6.6cm,身著長袍,髹以金漆,雙手合十,須眉畢現,生動傳神。這是建隆二年(961)建塔時的作品。南宋時,臺州(今浙江臨海、黃巖、溫嶺、仙居等地)太守唐仲友雇請東陽木雕藝人雕刻《荀子》,成為珍本。當時,東陽木雕藝人還能仿造雕刻紙幣圖案。明代至清代中葉,東陽木雕廣泛用於建築裝飾,如廟宇、祠堂、廳、亭臺樓閣、牌坊等。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的盧宅肅雍堂,其木雕裝飾極其精美,是明代東陽木雕的代表作品。清代中葉以後,東陽木雕主要用於傢具裝飾,如床、櫥、櫃、桌、椅、箱等,雕刻精細美麗。至此東陽木雕形成完整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乾隆年間(1736~1795),約有400多位東陽木雕匠師被詔入宮廷,專為皇室雕刻禦座、龍床、陳設品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東陽木雕作品。著名的東陽木雕藝人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樓水明、陸光正、杜雲松、黃紫金、盧連水等。

  技藝和特色 東陽木雕的工藝過程主要有設計、刷樣、打輪廓線、脫地、分層次、分塊面、細坯雕、修光、打磨、細刻等。在構圖上,東陽木雕借鑒中國傳統繪畫散點透視和鳥瞰式透視的手法,形成佈局飽滿、層次豐富、多而不亂、突出主題、裝飾性強等特色,具有良好的整體藝術效果。在雕刻技藝上,東陽木雕不過多刻除木料,保留木料平面2/3以上的面積,以便充分發揮雕刻精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特長。雕刻技法有浮雕、圓雕、鏤雕、陰刻、彩木鑲嵌等10多種(見雕塑工藝品)。

  品類 按用途分為建築、傢具、日用品、宗教用品、欣賞品共 5大類,約2700多個品種。①建築類,有掛廊、飛罩、落地罩、天花板以及棟梁門窗的雕刻等。②傢具類,有樟木箱、屏風、沙發、茶幾、博古架、餐桌、酒櫃、書桌、衣櫥、梳妝臺、床等。其中樟木箱又分為全雕花箱、半雕花箱、首飾箱等。③日用品類,有燈具、衣架、果盤、筆架等。④宗教用品類,有神佛像、佛龕、香案、供桌、木魚等。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的釋伽牟尼佛像,高19.6m,耗用樟木重達26噸,是東陽木雕的優秀作品。⑤欣賞品類,有掛屏、條屏、壁飾以及案頭陳設品等。河南開封博物館的巨型壁飾“清明上河圖”,長15.5m,高1.8m,是東陽木雕的代表作品。

  

參考書目

 周魯兵、張咸鎮、馮文土:《東陽木雕技藝》,浙江科技出版社,杭州,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