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唐代陸羽(733~804)撰。書中論述瞭茶的性狀、品質、產地、採制和烹飲方法及用具等。全書分上中下3卷,計以下10篇。①茶之源。闡述茶的發源地,茶樹的特徵、生長、種植及所處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以及茶的藥理性味和飲茶的生理功效。②茶之具。記述茶民採茶、選茶中常用的15種工具的式樣、規格、材料及使用方法,並對制茶過程中的采、蒸、搗、拍、焙、穿、封7道工序作瞭介紹。③茶之造。介紹採茶宜在二、三、四月晴天早晨露水未幹時,選擇嫩莖芽葉採摘。書中中將造茶後的成品茶分為 8種外形、等級,並論述瞭不同等級的評鑒要點及原理。④茶之器。敘述當時飲茶所用的25種茶具的形狀、規格、作用、使用方法,指出煮茶、飲茶的正確方法及原則。⑤茶之煮。介紹炙茶、煮茶時如何選摘水和薪,酌茶、飲茶的要領和原則,並提出瞭品評茶的色香味的標準。⑥茶之飲。論述成品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4大類以及飲茶的習慣。認為從采茶到飲茶共有9個環節:采造、鑒別、器具、用火、選水、炙烤、碾末、烹煮和飲法。⑦茶之事。敘述從神農到唐代各嗜好飲茶名人的故事,從而具體描述中國飲茶的歷史。⑧根據作者親身調查,列繪出唐代全國產茶區域分佈圖表,並對各地所產茶葉的品質作瞭比較。⑨認為在深山野寺等特殊環境下,茶具和煮茶可以從簡。⑩提出以上9篇應寫成大幅,張掛墻上,供隨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