鑞是中國古代對鉛錫合金的通稱,《隋書》、《新唐書》都有用錫鑞鑄錢的記載。現代中國一些地方和緬甸也把鉛錫合金稱為錫鑞。中國至遲在商代已能煉錫、煉鉛。安陽殷商遺址已出土錫塊。洛陽西周遺址出土有鉛戈。煉錫的原料主要是錫石(SnO2),可分為兩類,一是原生礦床,俗稱“山錫”或“脈錫”(圖1)。一是沖積礦床,俗稱“砂錫”或“水錫”(圖2)。均先利用重力選礦,進行富集。錫石易還原,冶煉比較簡單。。古代煉錫用豎爐,以木炭作燃料,人力鼓風,熔融的錫即可從爐內流出。

圖1 《天工開物》中的河池山錫

圖2 《天工開物》中的南丹水錫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煉錫方法:“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註,或有用人傢炒錫剩灰勾引者。其爐底炭末瓷灰,鋪作平池,傍安鐵管小槽道,熔時流出爐外低池。”文中提到瞭“加鉛勾鉛”的煉錫方法(圖3)。

圖3 《開工開物》中的煉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