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西元1世紀)已有人字齒輪。三國時期出現的指南車和記裏鼓車已採用齒輪傳動系統。晉代杜預發明的水轉連磨就是通過齒輪將水輪的動力傳遞給石磨的。史書中關於齒輪傳動系統的最早記載,是對唐代一行、梁令瓚於725年製造的水運渾儀的描述。北宋時製造的水運儀象臺(見中國古代計時器)運用瞭複雜的齒輪系統。明代茅元儀著《武備志》(成書於1621年)記載瞭一種齒輪齒條傳動裝置(圖1)。

圖1 《武備志》中的齒輪齒條傳動裝置

圖2 秦代或西漢初年齒輪

圖3 東漢初年人字齒輪

  1956年發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遺址中,發現瞭鐵制棘齒輪,輪直徑約80毫米,雖已殘缺,但鐵質較好,經研究,確認為是戰國末期(公元前3世紀)到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間的制品。1954年在山西省永濟縣蘗傢崖出土瞭青銅棘齒輪(圖2)。參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斷定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漢初年遺物,輪40齒,直徑約25毫米。關於棘齒輪的用途,迄今未發現文字記載,推測可能用於制動,以防止輪軸倒轉。1953年陜西省長安縣紅慶村出土瞭一對青銅人字齒輪(圖3)。根據墓結構和墓葬物品情況分析,可認定這對齒輪出於東漢初年。兩輪都為24齒,直徑約15毫米。衡陽等地也發現過同樣的人字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