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巷道或采場內用膠輪式或履帶式自裝自卸運輸設備運輸礦巖的作業。20世紀40年代末期,美國最先使用無軌運輸設備。1953年研製出第一臺自裝自卸履帶式運輸設備。後因運行速度慢、維修費高,改為膠輪式裝運機。1962年第一臺井下柴油機驅動的無軌鏟運機問世後,無軌運輸在掘進、回採多種運輸作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遙控技術的應用和窄型鏟運機的出現,使鏟運機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各類鏟運機中以風冷型柴油機驅動、鏟鬥容積5立方碼(約3.78m>3)者居多。近年出現的電動鏟運機正引起各國的註意。

  氣動無軌裝運機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帶有儲礦箱和鏟鬥的輪胎式裝、運、卸機械。作業時,鏟鬥將鏟取的礦巖拋到儲礦箱內,裝滿後駛至溜井等卸載點卸載,然後再返回工作面進行下一循環作業。中國生產的兩種氣動無軌裝運機,鏟鬥容積分別為0.12和0.3m3

  柴油無軌鏟運機 柴油機驅動的裝、運、卸機械(見圖),一般為中央鉸鏈、輪胎式機構,帶一個鏟鬥,個別帶兩個鏟鬥。作業時,鏟鬥裝滿就抬起,駛至溜井或其他卸載點卸載後,返回工作面。運距短時,由單人操縱完成裝、運、卸作業;也可用於給地下礦用卡車裝礦。生產鏟運機的主要國傢有美國、聯邦德國、瑞典、法國和芬蘭,鬥容0.8~9.9m3,柴油機功率78~370馬力。目前世界上最大鏟運機的鬥容為9.9m3,載重量為17.7t。中國生產的鏟運機鬥容為3m32m3。柴油無軌鏟運機生產效率高,不受壓氣管、電纜、軌道限制,機動靈活,還可用於材料運輸、牽引重物等輔助作業;但維修和操作復雜,大中型鏟運機外形尺寸大,巷道工程量也大,排出的廢氣含有有害氣體,須凈化處理和加強通風。

柴油無軌鏟運機

  電動鏟運機 電力驅動的裝、運、卸機械,多為中央鉸鏈、輪胎式機構,作業方式與柴油無軌鏟運機同。目前美、加、聯邦德國等國傢生產,中國1982年試制出鬥容為0.76m3和1.5m3的電動鏟運機。優點是對井下空氣污染少,噪音小,生產維修費用低,有發展前途;但受電纜長度限制,不如柴油無軌鏟運機靈活機動。

  地下礦用卡車 專用於地下開采運輸礦巖的自卸卡車,可在平巷、斜井和斜坡道上行駛,運輸距離一般為300~3000m。這種卡車與鏟運機配合使用,具有運輸能力大、生產效率高、機動靈活等優點。礦床埋藏深度小於100m、年產量小於50萬噸的礦山,可采用自卸卡車沿斜坡道運輸,並可用來進行基建開拓。

  地下礦用卡車有後卸式、伸縮推卸式和梭式等數種,前者使用最多。伸縮推卸式礦用卡車車箱,由尾部固定箱、中間伸縮箱和前部的活動推板組成,適用於分層充填作業,也可用於給帶式輸送機均勻卸礦。梭式礦用卡車為四輪驅動,能雙向行駛,車箱底部裝有刮板輸送機,用以裝卸礦巖,適用於平巷掘進。

  中國制造的礦用卡車,車箱容積為13.5m3,最大載重量為25t。

  井下無軌輔助車輛 用柴油作動力,以標準通用車底架為基礎,中央鉸鏈、四輪驅動、按需要裝配不同的部件和設備,組成各種輔助運輸用車,可一車多用,亦稱井下無軌通用車。車體小,可在窄巷道中運行,機動靈活。常改裝成材料車、人車、裝藥車、燃料油車、潤滑油車、維修車及高空作業臺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