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基加入一定量的其他元素組成的合金。銅合金是歷史上應用最早和最主要的合金之一。傳統上銅合金分為紫銅、黃銅、白銅、青銅四大類。按成型方法又可分為變形銅合金和鑄造銅合金。四種主要銅合金系的相圖、成分和力學性能(退火態)的關係見圖1。

  紫銅 因呈紫紅色而得名。它不一定是純銅,有時還加入少量脫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質和性能,因此也歸入銅合金。中國紫銅加工材按成分可分為:普通紫銅(T1、T2、T3、T4)、無氧銅(TU1、TU2和高純、真空無氧銅)、脫氧銅(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種銅(砷銅、碲銅、銀銅)四類。紫銅的電導率和熱導率僅次於銀,廣泛用於制作導電、導熱器材。紫銅在大氣、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鹽酸、稀硫酸)、堿、鹽溶液及多種有機酸(醋酸、檸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蝕性,用於化學工業。另外,紫銅有良好的焊接性,可經冷、熱塑性加工制成各種半成品和成品。20世紀70年代,紫銅的產量超過瞭其他各類銅合金的總產量。

  紫銅中的微量雜質對銅的導電、導熱性能有嚴重影響。雜質元素對電導率的影響見圖2。其中鈦、磷、鐵、矽等顯著降低電導率,而鎘、鋅等則影響很小。氧、硫、硒、碲等在銅中的固溶度很小,可與銅生成脆性化合物,對導電性影響不大,但能降低加工塑性。普通紫銅在含氫或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氣氛中加熱時,氫或一氧化碳易與晶界的氧化亞銅(Cu2O)作用,產生高壓水蒸氣或二氧化碳氣體,可使銅破裂。這種現象常稱為銅的“氫病”。氧對銅的焊接性有害。鉍或鉛與銅生成低熔點共晶,使銅產生熱脆;而脆性的鉍呈薄膜狀分佈在晶界時,又使銅產生冷脆。磷能顯著降低銅的導電性,但可提高銅液的流動性,改善焊接性。適量的鉛、碲、硫等能改善可切削性。紫銅退火板材的室溫抗拉強度為22~25公斤力/毫米2,伸長率為45~50%,佈氏硬度(HB)為35~45。

  黃銅 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因常呈黃色而得名。黃銅色澤美觀,有良好的工藝和力學性能,導電性和導熱性較高,在大氣、淡水和海水中耐腐蝕,易切削和拋光,焊接性好且價格便宜。常用於制作導電、導熱元件,耐蝕結構件,彈性元件,日用五金及裝飾材料等,用途廣泛。

  簡單黃銅 二元銅鋅合金稱為簡單黃銅。隨著含鋅量的增加,其色澤由金紅向黃、金黃、白色逐漸變化。鋅和銅能形成αβ、γ、δ、ε、η等六個相。工業上常用的有α黃銅、(αβ)黃銅和β黃銅三類,含鋅量一般不超過50%。其中H62、H68黃銅具有高的塑性和強度,成型性好,應用廣泛,可制作各種復雜的冷沖件和深沖件,波導管和冷凝器用管件,機械和電器用零件。H70黃銅也稱“炮銅”,主要用於制作彈殼及管材。有殘餘內應力的黃銅制品,長期存放於含氨氣或二氧化硫等介質中,會產生沿晶或穿晶破裂。此現象稱為應力腐蝕破裂或季節裂紋(季裂),可用低溫退火消除。含鋅量高於20%的高鋅黃銅,易發生脫鋅腐蝕,可加入適量的砷、矽、磷、銻等加以抑制。

  復雜黃銅 為改善簡單黃銅的性能而加入1~5%的錫、鉛、鋁、矽、鐵、錳、鎳等元素的合金稱為“復雜黃銅”,並在黃銅的名稱上冠以所加元素,稱為錫黃銅、鉛黃銅、鋁黃銅、錳黃銅、鋁錳黃銅等。錫能抑制脫鋅腐蝕,提高黃銅的耐蝕性。錫黃銅在海水和淡水中均耐蝕,故有“海軍黃銅”之稱。鉛在黃銅中的固溶度極小,呈遊離質點分佈於基體,能使切屑碎裂並起潤滑作用,從而改善材料的可切削性和耐磨性。鋁起固溶強化作用,使表面形成有保護作用的氧化鋁膜。某些鋁黃銅經適當處理後,還可具有形狀記憶效應及消震能力。矽黃銅有較高的耐蝕性、力學和鑄造性能,抗應力腐蝕能力強。鎳黃銅具有較高的強度、韌性、耐蝕性,能承受冷、熱塑性加工。

表1 典型黃銅的成分和室溫下力學性能

  白銅 以鎳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因多數呈銀白色而得名。銅和鎳能無限互溶形成連續固溶體。銅中加鎳能顯著提高耐蝕性、強度、硬度、電阻、熱電勢,並降低電阻率溫度系數。在銅合金中,白銅因耐蝕性優異,且易於塑性加工和焊接,廣泛用於造船、石油、化工、電力、精密儀表、醫療器械等部門作耐蝕結構件。某些白銅還有特殊的電學性能,可制作電阻元件、熱電偶材料和補償導線。

  白銅可分為簡單白銅和復雜白銅兩類。按用途又可分為結構白銅和精密電阻合金用白銅。在結構白銅中,最常用的是B30、B10和鋅白銅,另外,還有鋁白銅、鐵白銅和鈮白銅等。典型白銅的成分和性能見表2。B30在白銅中耐蝕性最強,但價格較貴。鋁白銅的性能同B30接近,價格低廉,可作B30的代用品。鋅白銅於15世紀時就已在中國生產使用,被稱為“中國銀”,所謂鎳銀或德銀也屬此類鋅白銅。這種合金具有高的強度和耐蝕性,彈性也較好,外表美觀,價格低廉。在精密電阻用白銅中,重要的有BMn3-12錳銅、BMn40-1.5康銅、BMn43-0.5考銅以及以錳代鎳的新康銅(又稱無鎳錳白銅,含錳10.8~12.5%、鋁2.5~4.5%、鐵1.0~1.6%)。這類合金具有高的電阻率和低的電阻率溫度系數,適於制作標準電阻和精密電阻元件。康銅和考銅的熱電勢高,還可用作熱電偶和補償導線。

表2 典型白銅的成分和室溫下力學性能

  青銅 除黃銅和白銅外,其餘的銅合金都稱為青銅。青銅前面常冠以主要合金元素的名稱,如錫青銅、鋁青銅、鈹青銅、鈦青銅等。用量最大的是錫青銅和鋁青銅。強度最高的是鈹青銅。與黃銅相比,青銅具有更高的力學性能(表3)和耐蝕性,但價格較貴。與白銅相比,青銅的力學性能較高,但在某些條件下,耐蝕性不如白銅。在銅合金中青銅的綜合性能較好,常用於制造耐蝕性能好和強度高的零件、耐蝕彈性元件、導電和抗蠕變性能好的零件等。

表3 常用青銅的成分和室溫下力學性能

  錫青銅 含錫量一般在3~14%之間,主要用於制作彈性元件和耐磨零件。變形錫青銅的含錫量不超過8%,有時還添加磷、鉛、鋅等元素。磷是良好的脫氧劑,還能改善流動性和耐磨性。錫青銅中加鉛可改善可切削性和耐磨性,加鋅可改善鑄造性能。

  鋁青銅 含鋁量一般不超過11.5%,有時還加入適量的鐵、鎳、錳等元素,以進一步改善性能。鋁青銅可熱處理強化,其強度比錫青銅高,抗高溫氧化性也較好。

  鈹青銅 含鈹量不超過2.5%,可沉淀硬化。其主要特性是:強度和硬度高,彈性好,耐疲勞,導電、導熱性好,無鐵磁性,沖擊時不生火花,是重要的彈性和工具材料。但鈹有毒,且鈹青銅價格貴,可切削性差。

  鈦青銅 性能接近於鈹青銅,價格便宜,無毒,可作為鈹青銅的代用品。

  其他青銅 矽青銅耐蝕性好(特別耐酸),低溫性能好,可制作輸酸管道、低溫容器、耐酸耐磨零件等。鋯青銅、鉻青銅和鎘青銅等適於制作在高溫工作的導電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