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毛細現象檢查材料表面缺陷的一種無損檢驗方法。20世紀初,最早利用具有滲透能力的煤油檢查機車零件的裂縫。到40年代初期美國斯威策(R.C.Switzer)發明瞭螢光滲透液。這種滲透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用於檢查軍用飛機輕合金零件,滲透探傷便成為主要的無損檢測手段之一,獲得廣泛應用。

  滲透探傷包括螢光法和著色法。螢光法是將含有螢光物質的滲透液塗敷在被探傷件表面,通過毛細作用滲入表面缺陷中,然後清洗去表面的滲透液,將將缺陷中的滲透液保留下來,進行顯象。典型的顯象方法是將均勻的白色粉末撒在被探傷件表面,將滲透液從缺陷處吸出並擴展到表面。這時,在暗處用紫外線燈照射表面,缺陷處發出明亮的熒光。著色法與熒光法相似,隻是滲透液內不含熒光物質,而含著色染料,使滲透液鮮明可見,可在白光或日光下檢查。一般情況下,熒光法的靈敏度高於著色法。這兩種方法都包括滲透、清洗、顯象和檢查四個基本步驟。

  根據從被探傷件上清洗滲透液的方法,滲透探傷的熒光法和著色法又可分別分為水洗型、後乳化型和溶劑去除型三種。

滲透探傷各種清洗方法的特點和應用范圍

  滲透探傷操作簡單,不需要復雜設備,費用低廉,缺陷顯示直觀,具有相當高的靈敏度,能發現寬度1微米以下的缺陷。這種方法由於檢驗對象不受材料組織結構和化學成分的限制,因而廣泛應用於黑色和有色金屬鍛件、鑄件、焊接件、機加工件以及陶瓷、玻璃、塑料等表面缺陷的檢查。它能檢查出裂紋、冷隔、夾雜、疏松、折疊、氣孔等缺陷;但對於結構疏松的粉末冶金零件及其他多孔性材料不適用。圖1為用著色法發現的殼體上的熱應力裂紋;圖2為用熒光法發現的焊縫裂紋。

圖1 著色法發現的裂紋

圖2 熒光法發現的裂紋

  

參考書目

 C.E.Betz,Principles of Penetrants,Magnaflux Corp.,Chicago,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