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精密鍛壓設備,由幾個對稱錘頭對金屬坯料進行高頻率鍛打的短衝程壓力機。錘頭有兩種運動:①由電動機傳動偏心軸帶動連桿使錘頭往復運動,進行鍛打;②調節機構通過偏心套調節連桿的位置,改變錘頭的開口尺寸,以獲得不同的鍛壓尺寸。鍛壓時坯料由操作機的夾頭送入鍛壓箱進行往復鍛壓。裝料、卸料和輸送都在控制室由人工或自動控制。第一臺小型立式精鍛機是1948年在奧地利GFM公司製成的。經過不斷改進,精鍛機逐漸大型化、系列化。精鍛機每個錘頭的鍛壓力為15~2500噸,每分分鐘打擊2000~125次。可鍛坯料直徑為20~850mm。精鍛機由手動、半自動發展到自動控制,70年代又發展到用計算機控制。精鍛機有立式和臥式兩種類型,立式精鍛機在鍛壓直徑和長度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實現自動控制比較困難。

  精鍛機主要由鍛壓箱、齒輪箱、A夾頭、B夾頭、錘頭調節裝置、輸送輥道、傾翻裝置以及電氣、液壓、壓縮空氣、冷卻水等系統組成。

  精鍛機每分鐘錘擊次數比快鍛液壓機高一倍,由於錘擊次數高,坯料形變產生的熱量可抵償坯料散失到環境中的熱量,因此加工過程中溫度變化較小。這對加工溫度范圍窄的高合金鋼、鈦合金或難變形合金的生產非常合適,保證瞭產品質量。在一次加熱中坯料總變形率的增加,也就提高瞭生產率和成材率。數控鍛壓能保證產品有更高的精度,尺寸公差達±1mm,減少瞭後續工序的加工餘量。但如果鍛壓的工件較長,熱處理時容易變形,需進行矯正。世界上有許多國傢在冶金、機械制造、國防工業上采用瞭精鍛機來生產合金結構鋼、高強度合金鋼、鈦合金和難變形合金的產品。用不同型號的精鍛機分別將鋼錠或鋼坯鍛成圓形、方形、矩形截面的棒材或鍛成旋轉對稱軸、實心軸和空心階梯軸、錐度軸、厚壁管、炮管等。有的國傢為瞭擴大產品范圍,采用瞭液壓鍛壓機和精鍛機聯合作業,也有采用大小精鍛機聯合作業的。70年代以來,精鍛工藝又發展為精鍛-軋制工藝,並創造瞭精鍛-軋機組,它由一臺多錘頭的連續式精鍛機後帶若幹架軋機組成,主要用在合金鋼廠生產小型棒材。(見彩圖)

新型塑性加工設備——精鍛機 胥國泰攝於撫順鋼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