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鑄造所採用的工藝方法。按造型方法、造型材料和澆鑄方法分類,有砂型鑄造、永久型鑄造、壓力鑄造、離心鑄造和熔模鑄造五種基本的鑄造方法。

  砂型鑄造 俗稱“翻砂”,把經過特殊製備的型砂,裝在模型周圍搗實,取出模型,在砂中留下空腔(鑄型)。將熔化的金屬液澆入鑄型,金屬在鑄型中冷凝後,把型砂(鑄型)打掉,便得到金屬鑄件。

  永久型鑄造 鑄型用石墨、水泥或金屬制成,可用幾百次至幾千次。鑄型也可用粘土和砂制成,可用數十次,稱半永久型。澆鑄方法和砂型鑄造相同。

  壓力鑄造 簡稱“壓鑄”,是永久型(金屬型)鑄造的發展。壓力鑄造是把熔融金屬強力壓入鑄型,並在壓力下結晶和凝固,從而得到組織致密、性能良好和尺寸精度很高的鑄件。

  離心鑄造 將熔融金屬澆註到旋轉的鑄型中,金屬液在離心力作用下結晶和凝固,可以得到組織致密和性能優異的鑄件。

  熔模鑄造 一種古老的鑄造方法,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因模型用蠟基材料制作,也稱“失蠟鑄造”。古代用於鑄造藝術品。在20世紀,用於牙科技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燃氣輪機的發展,熔模鑄造得到推廣,成為工業上一種金屬成形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