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幾層鋼板疊在一起,用二輥軋機熱軋成薄於2mm的薄板的工藝。18世紀初,西歐就開始用熱疊軋法軋製小塊薄鋼板。直到20世紀初,大部熱軋薄鋼板都用此法軋製。有粗軋和精軋兩工序,最初在單架二輥機上進行,以後分別在兩架軋機上進行。也有用一架三輥勞特式軋機進行粗軋,產品供給兩架二輥軋機精軋。疊軋法可生產厚0.28~2.0mm,寬750~1000mm,長1500~2000mm的熱軋薄鋼板,也可生產厚2~4mm熱軋鋼板。產品主要有屋面板、酸洗板、鍍鋅板、搪瓷用鋼板、油桶桶用薄板和矽鋼片;此法也可生產不銹耐酸鋼板和耐熱鋼板等。

  疊軋薄板生產規模小,投資少,建設快;軋機的結構簡單,為下輥單輥傳動,不用齒輪機座。但缺點很多,高溫疊軋容易產生疊層間粘結,廢品量大;軋速低,熱軋件薄而冷卻快,又不能對軋輥進行冷卻;采用溫度在400~500℃的熱輥軋制,使生產難於準確控制,軋輥消耗量也很大;軋輥軸承需用瀝青潤滑,油煙很大,污染環境。此外,勞動生產率低,勞動強度高,操作條件惡劣;金屬切損和燒損高,產品質量和尺寸精度低。一些工業發達國傢已不再采用此法(見帶鋼熱軋)。

  

參考書目

 東北工學院軋鋼教研室:《疊軋薄板生產》,冶金工業出版社,北京,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