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運轉時因機械振動而產生的聲音。雜訊是評價機械產品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反映產品的設計和製造水準,影響產品的經濟價值,也是環境雜訊的一個組成部分。

  分類 機械雜訊按聲源的不同可分為3類。①空氣動力性雜訊:由氣體振動產生,如通風機、壓縮機、發動機、噴氣式飛機和火箭等產生的雜訊。②機械性雜訊:由固體振動產生,如齒輪、軸承和殼體等振動產生的雜訊;③電磁性雜訊:由電磁振動產生,如電電動機、發電機和變壓器等產生的噪聲。

  噪聲控制 控制噪聲的基本途徑首先是控制噪聲源,其次是控制噪聲傳播和噪聲接收。①噪聲源的控制:控制噪聲源的振動是最根本的辦法。一般措施包括:降低激勵,如減小沖擊力、對旋轉質量作動平衡;在設備安裝和零部件裝配時進行正確的校準和對中;保證相對運動件結合面的良好潤滑並降低結合面的表面粗糙度;電氣部件間的電磁力平衡;采取減振和隔振措施,以降低輻射噪聲的構件對激勵力的響應,如改變構件的固有頻率,增大振動件或整個機械系統的阻尼等。②噪聲傳播的控制:使噪聲在傳播途中衰減,以減少傳遞到接收部分的能量。一般措施包括:對噪聲源采用隔聲罩;在噪聲源與接收部分之間設置隔聲障壁;在車間的四壁、頂板上加附吸聲材料,在空間裝設吸聲板;針對某些設備安裝消聲器;合理選擇新建廠廠址、合理佈置車間建築物等。③噪聲接收部分的控制:噪聲控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對人體健康的保護。當控制噪聲源和噪聲傳播不能滿足要求時,長期處在90~100dB(A)噪聲環境中工作或在高至115dB(A)強噪聲環境中從事短期工作的操作者,可使用耳塞、耳罩和頭盔等個人防護裝置。此外,根據聲波幹涉原理用“反噪聲”控制噪聲的反噪聲技術已開始試驗研究,為噪聲控制開辟瞭又一途徑。

  噪聲的測量 噪聲常以分貝(dB)表示的 A聲級或聲功率級作為評價標準,對不同的機械產品規定有相應的測量方法和容許標準。常用測量儀器有聲級計、聲功率計、頻率分析儀和記錄、顯示儀器等。圖示為噪聲測量系統的組成。

  聲級計分為普通和精密兩種,噪聲測量常規定用精密的聲級計。一般精密聲級計隻適用於測量穩態的或非穩態的連續噪聲,對脈沖噪聲則應當用精密脈沖聲級計測量。

  頻率分析儀完成對噪聲的頻譜分析,是分析噪聲源的基本儀器,常用的有倍頻程和1/3倍頻程分析儀。需要進行較詳細的頻譜分析時可用窄恒定帶寬的頻率分析儀。

  記錄儀能自動記錄噪聲信號的時間歷程或頻譜,如電平記錄儀。顯示儀一般為示波器,用以觀察噪聲的波形。

  為便於現場測量,常使用錄音機或磁帶記錄儀,錄下噪聲信號後帶回室內分析。

  對於復雜噪聲的測量分析,如隨機噪聲或周期性與隨機性混雜在一起的噪聲,則可將錄下的噪聲信號輸入數據處理機,進行相關分析、譜密度分析等。

  自從聲強計出現後,噪聲的評價標準有以聲強級或聲功率級取代A聲級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