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古代論述礦冶技術名著《論冶金》的作者,德國人,於1526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長期在約希姆斯塔爾(Joachimsthal)等當時歐洲主要的采冶中心任城市醫生,並對礦山開採和金屬冶煉作瞭深入的實地考察,因此書中關於生產過程的敘述頗為詳細。他還研究瞭從古希臘、羅馬以來的有關文獻資料,吸取合理的部分,摒棄荒誕臆測的說法,力圖用科學的觀點來解釋各種現象和規律,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他對於礦物的形成及分類等方面,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被譽為“礦物學之父”。

  阿格裡科拉花瞭二十年時間寫作《論冶金》(見圖)這部著作,該書是用拉丁文寫的。由於制版印刷花瞭五年時間,使作者未及親自見到它的發行。該書一問世,立即引起瞭人們極大的興趣。次年(1557)就被譯成德文;1563年又被譯成意大利文。拉丁文本及德文本均多次再版。1912年完成英譯本,1968年出版日譯本。據考證,該書還遠渡重洋,在明代天啟元年(1621)傳到中國,並由湯若望等人於崇禎十三年(1640)全文譯出,書名為《坤輿格致》。

《論冶金》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