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材料或零件在熱處理工藝過程中獲得預期熱處理效果的難易程度的工藝性能試驗。由於熱處理工藝的多樣性,不可能用單一的性能指標來表徵和評定。常見的熱處理工藝性能有淬透性、晶粒長大傾向、淬裂敏感性、脫碳敏感性、回火脆性等。

  淬透性 表示鋼在淬火時整個截面被淬硬的深淺程度,一般用鋼在淬火時能夠在整個圓柱截面上淬硬的最大臨界直徑表示。最常用的淬透性標準試驗方法為端淬試驗法。採用這種方法時時,將規定尺寸的試樣加熱到淬火溫度,然後在試驗機上一端噴水冷卻(見圖),試樣完全冷卻後測定沿其整個高度上的表層硬度分佈,以端面至淬硬到規定硬度值的距離表征。

  晶粒長大傾向 或稱過熱敏感性,指金屬在加熱過程中晶粒粗化傾向的大小。一般測定不同溫度時金屬的晶粒度,以晶粒開始急劇長大時的溫度來衡量晶粒長大傾向。

  淬裂敏感性 金屬在淬火時產生裂紋的傾向。沒有統一的標準評定方法,一般用一定形狀的試樣經不同冷卻能力的淬冷介質淬火後,統計出現裂紋的多少來進行相對比較。

  脫碳敏感性 鋼在加熱和保溫過程中表層的碳逸出氧化的傾向。一般將試樣在相應的加熱環境下保持一定時間後,用金相法或剝層分析法測定脫碳層的深淺來評定。這對軸承、刀具、模具、彈簧等用鋼是一種很重要的指標。

  回火脆性傾向 淬火鋼在400~600℃溫度區間回火時的脆化現象,也稱可逆回火脆性。一般用鋼在回火後慢冷狀態下和水冷狀態下的沖擊韌性比值大小來衡量,也可以用回火後快冷和慢冷兩種不同狀態下鋼的脆性轉折溫度的變化大小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