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低溫熱源的熱量轉移到溫度高於環境溫度的物體,從而獲得熱量的機器和設備。在空氣調節設備中熱泵的工作過程與製冷機相仿,但它是向高於環境溫度的物體供給熱量,例如向建築物供暖、供應生活或某些生產過程用的熱水等。熱泵的低溫熱源最常用的是環境介質(空氣或地面水)的熱量,也可用地熱或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汽、廢水和廢油等的熱量。

  

圖為壓縮式熱泵的工作原理。它的組成和工作過程與 壓縮式制冷機相同,也是用一般的 制冷劑(氨或氟利昂)作為 工質。工業廢水在泵的作用下流經蒸發器的傳熱管,加熱管外的工質並使之蒸發,產生的蒸氣經 壓縮機壓縮後進入冷凝器即 凝汽器中冷凝成液體,液體再經節流閥節流降壓後進入蒸發器中繼續蒸發,從而完成熱泵的工作循環。在冷凝器中工質是在較高的溫度下冷凝的,將熱量傳給載熱質(冷卻水),載熱質遂將熱量源源不斷地供給需要供熱的用戶。

  衡量熱泵工作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是熱量變換系數

Q 1/ N,式中 Q 1為熱泵向高溫物體供熱的速率(千焦/秒); N為壓縮機消耗的功率(千瓦)。因在數值上 Q 1總是大於 N(因 Q 1中尚包括從低溫熱源吸收的熱量), 的數值也總是大於1。 的值是隨熱泵的工作溫度而變的,蒸發溫度越低、冷凝溫度越高則 的值越小。例如,當冷凝溫度為50℃,蒸發溫度為0~10℃時, φ值約為3.5~4.5;但當冷凝溫度提高到80℃,蒸發溫度降低到-20~0℃時, =1.4~1.9。因此,在供熱溫度較高而低溫熱源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用熱泵供熱便不很經濟。在電力供應不足和電費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壓縮式熱泵不宜大量使用。

  仿照吸收式制冷機的工作過程可組成吸收式熱泵,它隻消耗熱能就可達到熱量轉移的目的。同樣,根據半導體制冷器的原理也可制成半導體供熱器。

  應用壓縮式制冷機和壓縮式熱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組成熱泵型空調機組(見空氣調節設備)。夏季按制冷循環工作,可用來使房間降溫;冬季按熱泵循環工作,可用來向房間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