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體前方裝有升降貨叉、車體尾部裝有平衡重塊的起升車輛,簡稱叉車(圖1)。叉車適用於港口、車站和企業內部裝卸、堆垛和搬運成件物品。3噸以下的叉車還可在船艙、火車車廂和集裝箱內作業。將貨叉換裝各種屬具後,叉車可搬運多種貨物,如換裝鏟鬥可搬運散狀物料等。自行式叉車出現於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叉車得到發展。中國從50年代初期開始製造叉車。

  結構組成 叉車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轉向裝置、工作裝置、液壓系統和制動裝置。

  ① 動力裝置:供叉車作動力裝置的有內燃機和蓄電池-電動機兩種。對噪聲和空氣污染要求較嚴的場合應采用蓄電池-電動機為動力,如使用內燃機應裝有消聲器和廢氣凈化裝置。

  ② 傳動裝置:用以將原動力傳遞給驅動輪,有機械的、液力的和液壓的3種。機械傳動裝置由離合器、變速箱和驅動橋組成。液力傳動裝置由液力變矩器、動力換檔變速箱和驅動橋組成。液壓傳動裝置由液壓泵、閥和液壓馬達等組成。叉車傳動裝置的特點是前進、後退的檔位數和速度大致相同。

  ③ 轉向裝置:用以控制叉車的行駛方向,一般由轉向器、轉向拉桿和轉向輪等組成。1噸以下的叉車一般采用機械轉向器,1噸以上的叉車大多采用動力轉向器。叉車轉向裝置的特點是轉向輪在車體的後部。

  ④ 工作裝置:提升貨物的機構,又稱為門架。由內門架、外門架、貨叉架、貨叉、鏈輪、鏈條、起升油缸和傾斜油缸等組成(圖2)。

外門架下端鉸接在車架上,中部與傾斜油缸鉸接。由於傾斜油缸的伸縮,門架可前後傾斜(傾斜度一般為6°~12°),使貨叉叉貨和搬運過程中貨物穩定。內門架帶有滾輪,嵌在外門架中,內門架上升時可以部分地伸出外門架。貨叉架帶有滾輪,嵌在內門架中,可以上下運動。起升油缸的底部固定在外門架下部,油缸的活塞桿沿內門架上的導程桿上下移動。活塞桿的頂部裝有鏈輪,起升鏈條一端固定在外門架上,另一端繞過鏈輪與貨叉架相連。當活塞桿頂部帶著鏈輪起升時,鏈條將貨叉和貨叉架一起提升起來。開始提升時僅貨叉起升,直至活塞桿頂到內門架以後才能帶動內門架上升,內門架的上升速度為貨叉的1/2。貨叉起升而內門架不動時貨叉所能起升的最大高度叫做自由提升高度。一般自由提升高度為300毫米左右。當貨叉架起升到內門架頂部以後,內門架才與貨叉架同時起升的門架,稱為全自由提升門架。10噸以上的叉車鏈輪大多直接固定在內門架頂部,起升油缸一開始就頂舉門架,所以不能自由提升。自由提升的叉車可進入比它稍高的門洞。全自由提升的叉車用在低矮的場所,不會因為內門架頂到屋頂而造成貨叉不能升到規定高度的缺點,所以它還適合在船艙、集裝箱內作業。為使司機具有較好的視野,起升油缸改用兩隻並佈置在門架兩側者,稱為寬視野門架。這種門架逐漸代替普通門架。

  ⑤ 液壓系統:為貨叉升降及門架傾斜提供動力的裝置,由油泵、多路換向閥和管路等組成。

  ⑥ 制動裝置:與汽車的制動裝置相似,但叉車的制動器隻佈置在驅動輪上。

  表示叉車性能的主要參數是在標準起升高度和標準載荷中心距下的額定起重量。載荷中心距是貨物重心到貨叉垂直段前壁的距離。(見彩圖)

叉車

  叉車屬具 為瞭擴大叉車作業范圍而配裝的各種工作裝置(圖3)。廣泛使用的屬具約有30多種。屬具換裝方便。串桿可搬運熱鋼卷、輪胎和水泥管段。集裝箱吊具用以搬運大型集裝箱。桶夾可搬運油桶、紙卷。側夾可搬運紡織品捆包。側移叉可使叉車在狹小的場所作業時,容易對準貨物。傾翻叉可裝圓木。起重臂可起吊各種貨物。鍛造夾鉗可夾持鍛件並能使其翻轉。旋轉夾可回轉360°,用以調整貨物位置,以便於存放。

  發展方向 有以下幾方面:①提高叉車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提高叉車的實際使用壽命。②通過對人體工程學的研究使各種操縱手柄、方向盤和司機座位置更合理,使司機視野寬廣,操縱舒適,不易疲勞。③采用低噪聲、低廢氣污染、低油耗的發動機,或采取消聲和廢氣凈化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④發展新品種,研制變型叉車和各種新型屬具,擴大叉車使用范圍。⑤研制無人駕駛叉車以適應裝卸、搬運機械化和自動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