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進入鍋爐之前的水,即鍋爐給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有機物、各種溶解的鹽類和氣體進行處理,並對鍋內水質進行調整,使鍋爐給水和鍋水的品質符合標準的過程。鍋爐水處理的目的是為瞭防止鍋爐水汽系統結垢、積鹽和腐蝕。

  鍋爐給水品質不良會引起:①在鍋爐管子內壁上結水垢;②蒸汽品質惡化,在過熱器和汽輪機通流部分生成沉積物;③鍋爐和水汽通道內壁發生金屬腐蝕。這些後果都直接影響鍋爐的傳熱效果,降低鍋爐、汽輪機的效率,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鍋爐爆管管事故。由於水垢的導熱能力隻有鋼鐵的幾十分之一到幾百分之一,有些低壓鍋爐受熱面上積1毫米厚的水垢,燃料耗量就會增加1.5~2.0%。鍋爐水處理的任務就是針對鍋爐的爐型、參數和原水品質,按照鍋爐水質標準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以保證鍋爐安全、經濟地運行。高參數大容量的電站鍋爐對給水品質的要求很高。以一臺蒸發量為1000噸/時的直流鍋爐為例:每千克給水所含的鹽分不超過0.05毫克,即為幹凈自來水(每千克約含鹽0.1~0.7克)所含鹽分的萬分之一左右,甚至比醫用蒸餾水的含鹽量還少。即使這樣,在一年運行期中還會有幾百公斤的鹽分進入鍋爐。當然,最終留在鍋爐中的僅是一部分。許多國傢都制訂有各類鍋爐的給水質量標準。

  簡史 早期的小型鍋爐直接采用天然水,或僅用一些簡單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懸浮物和大顆粒雜質,這種鍋爐常常需要停爐清除水垢。後來,人們采用鈉沸石等天然軟化劑對給水進行處理,並在鍋水內添加某些藥品以減緩水垢的生成,延長鍋爐的連續運行期。隨著鍋爐參數不斷提高,進入鍋爐的水量越來越大,鍋爐單位受熱面積的吸熱量也不斷增加,鍋爐水汽系統對鍋爐水質也提出瞭更高的要求。為此而采用瞭蒸發器,用蒸餾水來補充鍋爐給水。20世紀30年代,人造離子交換樹脂(一種不溶於水的顆粒狀高分子化合物)問世,並被用於鍋爐給水除鹽,取得瞭良好的效果,這是鍋爐水處理技術的一項大進展。此後,除鹽裝置普遍采用離子交換樹脂。從50年代末起,又陸續研究成功多孔型樹脂、大孔型樹脂和其他種類的新型樹脂。各種更為新型的現代除鹽設備也相繼出現,進一步促進瞭鍋爐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處理范圍 鍋爐水處理主要包括補給水(即鍋爐的補充水)處理、凝結水(即汽輪機凝結水或工藝流程回收的凝結水)處理、給水除氧、給水加氨和鍋內加藥處理4部分。

  補給水處理 因蒸汽用途(供熱或發電)和凝結水回收程度的不同,鍋爐的補給水量也不相同。凝汽式電站鍋爐的補給水量一般低於蒸發量的3%,供熱鍋爐的補給水量可高達100%。補給水處理流程如下:

  ① 預處理:當原水為地表水時,預處理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和有機物等。通常是在原水中投加混凝劑(如硫酸鋁等),使上述雜質凝聚成大的顆粒,借自重而下沉,然後過濾成清水。當以地下水或城市用水作補給水時,原水的預處理可以省去,隻進行過濾。常用的澄清設備有脈沖式、水力加速式和機械攪拌式澄清器;過濾設備有虹吸濾池、無閥濾池和單流式或雙流式機械過濾器等。為瞭進一步清除水中的有機物,還可增設活性炭過濾器。

  ② 軟化:采用天然或人造的離子交換劑,將鈣、鎂硬鹽轉變成不結硬垢的鹽,以防止鍋爐管子內壁結成鈣鎂硬水垢。對含鈣鎂重碳酸鹽且堿度較高的水,也可以采用氫鈉離子交換法或在預處理(如加石灰法等)中加以解決。對於部分工業鍋爐,這樣的處理通常已能滿足要求,雖然給水的含鹽量並不一定明顯降低。

  

③ 除鹽:隨著鍋爐參數的不斷提高和直流鍋爐的出現,甚至要求將鍋爐給水中所有的鹽分都除盡。這時就必須采用除鹽的方法。化學除鹽所采用的離子交換劑品種很多,使用最普遍的是陽離子交換樹脂和陰離子交換樹脂,簡稱“陽樹脂”和“陰樹脂”。在離子交換器中,含鹽水流經樹脂時,鹽分中的陽離子和陰離子分別與樹脂中的陽離子( H +)和陰離子( OH -)發生變換後被除去。圖為常用的給水化學除鹽系統示意圖。

  當水的堿度較高時,為瞭減輕陰離子交換器的負擔,提高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在陽離子交換器之後一般都要求串聯脫碳器以除去二氧化碳。含鹽量特別高的水,也可采用反滲透或電滲析工藝,先淡化水質,再進入離子交換器進行深度除鹽。對高壓以上的鍋筒鍋爐或直流鍋爐,還必須除去給水中的微量矽;中、低壓鍋爐則按含量情況處理。

  凝結水處理 凝結水在循環過程中,會受到汽輪機凝汽器冷卻水泄漏和系統腐蝕產物等引起的污染,有時也需要進行處理。其典型的處理流程為

  凝結水的處理量與鍋爐的參數、爐型(如有無鍋筒或分離器)和凝結水的污染情況有關。隨著鍋爐參數的提高,凝結水的處理量一般逐漸增加。對超臨界壓力鍋爐應全部處理;對超高壓及亞臨界壓力鍋爐處理量為25~100%;對有鍋筒的高壓以下鍋爐一般不進行處理。常用的凝結水處理設備有纖維素覆蓋過濾器和電磁過濾器等。凝結水在其中除去腐蝕產物(氧化銅和氧化鐵等)後,再進入混合床或粉末樹脂覆蓋過濾器進行深度除鹽。

  給水除氧 鍋爐給水中的溶解氧會腐蝕熱力系統的金屬。腐蝕產物在鍋爐熱負荷較高處結成銅鐵垢,使傳熱惡化,甚至造成爆管或在汽輪機高壓缸中沉積,使汽輪機效率降低。因此,經過軟化或除鹽的補給水和凝結水,在進入鍋爐之前一般都要除氧。常用的除氧方式有熱力除氧和真空除氧等,有時還輔以化學除氧。所謂熱力除氧,就是當給水在除氧器中被加熱到沸騰時,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使氣體從水中逸出,排入大氣。按工作壓力來分,應用較多的熱力除氧器有0.12兆帕和0.6兆帕的。熱力除氧時水必須加熱到飽和溫度,除氧水的表面積要大(如采用淋水或霧化播散裝置),以便逸出的氣體能夠迅速地排出。真空除氧常在汽輪機凝汽器中進行。化學除氧就是在給水中添加聯胺或亞硫酸鈉,將水中含氧量進一步減少。

  給水加氨和鍋內加藥處理 經補給水處理、凝結水處理和給水除氧後的鍋爐給水,一般都要求添加氨或有機胺等以提高給水的pH值,防止酸性水對金屬部件的腐蝕。對有鍋筒的鍋爐一般都要進行鍋內處理。處理時,在鍋筒內投加磷酸三鈉或其他化學劑,把水中能形成水垢的鹽類雜質變成可以在排污時排掉的泥渣,以防止或減緩水垢的形成。

  趨勢 鍋爐給水處理的總趨勢是:①隨著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廣泛地采用化學除鹽,以提高鍋爐給水品質。②發展各種大容量、高流速和高效率的新型水處理設備,以降低水處理設備的投資和運行費用。③提高水處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