鮋形目毒鮋科的1屬。有8種,通稱鬼鮋。體長約250毫米。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稍側扁。頭寬大,具凹陷和凸起,棱突粗鈍。眼小,上側位。第二眶下骨突後端甚寬,與前鰓蓋骨結合。口中大,口裂幾垂直。上下頜及犁骨具絨毛狀牙群,齶骨無牙。體無鱗,具皮瓣。側線平直。背鰭連續,第三、四鰭棘間距較大,鰭膜深凹;胸鰭寬大,具2遊離鰭條;腹鰭大,鰭膜與體壁相連;尾鰭圓截形。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及暖溫帶。

  中國常見的有:①鬼鮋(見圖),吻長長短於眼後頭長,眼間隔略小於吻長,中國沿海均產;②居氏鬼鲉,吻長約等於眼後頭長,眼間隔為吻長1/2~2/3,分佈於南海;③雙指鬼鲉,吻長顯著大於眼後頭長,眼間隔約為吻長1/2,產於南海。

  鬼鲉為熱帶及暖溫帶近海底層小型魚類。卵浮性。因鰭棘端部具膨大囊狀毒腺組織,毒性強,被刺後劇烈陣痛,有時持續數天,故有“海蠍子”,“虎魚”等名稱。中國福建沿海將此魚煮湯,治小兒瘡癤癥。肉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