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所有產生豆莢的豆科植物;同時,也常用來稱呼豆科的蝶形花亞科中的作為食用和飼料用的豆類作物。

  在成百上千種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廣為栽培的豆類作物不逾20種。這些豆類因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不同,分佈地區亦各異,其主要產區集中在亞洲,在歐洲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國栽培的豆類以大豆、落花生和蠶豆為主,美國以大豆、落花生和菜豆為主,印度以落花生、鷹爪豆和綠豆為主。

  豆類的根系發達,,呈圓錐狀,有主根和側根。多年生豆類的根系入土較深,能吸收土壤深層的鈣,因此豆類和禾本科植物混播,有助於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豆類的根具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遊離氮素作為本身的營養,莖多為草質,也有基部稍木質化的,如大豆、粉葛等,通常呈圓柱形,少有呈四棱柱形的,如蠶豆。莖的生長習性有直立、蔓生、攀緣等。葉為復葉,互生或對生;豆類根據小葉數目不同,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羽狀復葉,如蠶豆、落花生、鷹嘴豆、兵豆和豌豆,後者的頂小葉變為卷須,托葉呈葉狀可代行光合作用;另一類的復葉由3片小葉組成,如菜豆、豇豆、扁豆、大豆等等。豆類的花依種類不同有白、黃、紅、紫等顏色,為蝶形花。豆類的花一般是自花授粉,但也有異花授粉的,如蠶豆。豆莢的形狀、大小和組織構造差異很大,通常為略扁的長圓形或帶形,如豌豆、扁豆、棉豆(金甲豆),有時為圓柱形,如豇豆和綠豆,前者的莢果長可達60~70厘米;刀豆的莢瓣幹後很堅硬,而許多豆類的莢果幼嫩時柔軟多汁,可供蔬食。豆類的種子形狀、大小差別也很大,有圓球形(如豌豆、鷹嘴豆)、橢圓形(赤豆、眉豆)、扁橢圓形(蠶豆、扁豆)和腎形(豇豆);種皮的顏色在同一種類中常因品種不同而異,種子無胚乳,有兩片肥大、含豐富營養的子葉。豆類的種子發芽後,幼苗生長有子葉出土和子葉留土兩種不同方式。在種子萌發時下胚軸迅速延伸的,子葉即被推出土面,成為子葉出土;反之,下胚軸延伸受到限制的,子葉即留在土中。

  豆類的經濟價值較高,由於其中多數種類的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人類和牲畜蛋白質營養的重要來源。有些豆類如大豆、落花生和四棱豆除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外,還含有大量可食用的油脂。許多豆類種子的蛋白質含量在20~40%之間,少數可達40~60%,其蛋白質含量比谷類高2~3倍,比薯類高5~10倍。此外,豆類的莖稈和枝、葉也富於蛋白質,通常可達8~14%,而谷類稈、葉含蛋白質僅有4~6%,所以豆類的莖、葉又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飼料和優良的綠肥。新鮮的豆莢、種子和莖、葉還含有幾種維生素,為富有營養的蔬菜及牲畜青飼料。

  大豆 為大豆屬植物,原產中國,古書記載的五谷,其中“菽”即為大豆。《詩經》記載瞭中國古代周朝的農業情況,有“七月烹葵及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說明大豆在當時農業生產上占有重要地位。大豆是從它的近緣種野生大豆馴化而來,栽培歷史在5000年以上。由於大豆的經濟價值高,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已開始普遍種植。目前大豆的主要產區為中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美國的中北部。

  大豆為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被毛。復葉有小葉3片;頂小葉卵形或橢圓形,側小葉斜卵形。花小,白色或紫色,2~10餘朵組成腋生的短總狀花序。莢果帶狀長圓形,略扁,內有橢圓形的種子1~4顆。

  大豆在豆類作物中蛋白質含量居首位,其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還有維生素A、B、C和D,並富含可食用的油脂,故為重要的蛋白質和油料作物。大豆的種子含蛋白質36~42%,油脂16~20%。用大豆制成的豆腐、豆芽和醬油是中國極普遍的副食品。豆油除供食用外,可制油漆、肥皂、甘油、潤滑油,還可制人造羊毛,又為醫藥原料。大豆葉含蛋白質12~20%,與榨油後的麩餅均為優質飼料和肥料。

  蠶豆 為蠶豆屬植物,是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在古代曾為人類的主要糧食,原產地中海及裡海一帶,現廣植於世界各地。蠶豆一名出自《食物本草》,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豆莢狀如老蠶,故名。蠶豆為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莖四棱柱形。偶數羽狀復葉有2~6片橢圓形的小葉,無卷須。花白色帶紅而有紫斑,2~6朵組成腋生的短總狀花序。莢果大而肥厚;種子橢圓形,扁平。其種子含蛋白質22~35%,淀粉43%,除食用外亦為制醬的原料。未熟的青蠶豆味鮮美,且含維生素 A、B和C,為春季上等蔬菜。莖稈質軟,含蛋白質10%,適於作青飼料,又為良好綠肥。

  豌豆 為豌豆屬植物,栽培歷史悠久,見於石器和銅器時代。《爾雅》所稱“戎菽”即指豌豆而言。豌豆為一年生攀緣草本。復葉頂端具分枝的卷須,有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的小葉4~6片;托葉比小葉大,斜卵形,基部有齒,半抱莖。花白色或紫紅色,1~3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莢果帶狀長圓形,成熟時腫脹。根據莢果不同,豌豆可分為軟莢種和硬莢種,前者鮮莢脆嫩,作蔬菜食用,又分小莢和大莢兩個類型。硬莢種又稱紅花豌豆或麥豆,以食種子為主,莢多纖維而硬,不堪食用。種子含蛋白質22~34%,嫩莢和鮮種子中還含有糖分、礦物質鹽類以及維生素A、B和C,鮮莢、嫩梢均作蔬菜食用,後者名“龍須菜”。莖、葉含蛋白質較谷類稈、葉多3倍,為牲畜優良飼料,亦可作綠肥。

  綠豆 為豇豆屬植物,栽培很廣。綠豆名出自《開寶本草》,“綠豆圓小者佳。粉作餌,炙食之良”。世界上綠豆生產以中國占第一位,其他主要產區有印度、伊朗和菲律賓等。綠豆為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被粗長毛。復葉由3片闊卵形的小葉組成,托葉大,闊卵形,盾狀著生。花黃色,10~25朵叢生於總狀花序的先端。莢果線狀圓柱形,有10~15顆小的綠色的種子。種子供食用,含蛋白質25.59%,淀粉53.6%,富於營養,磨粉可做糕餅,又可制成粉絲,為中國傳統副食品之一。種子洗凈浸水中遮光發芽,名綠豆芽或芽菜,供蔬食。種子入藥,有清涼解毒、利尿明目之效。枝、葉為良好綠肥。

  豇豆屬的豆類作物除綠豆以外,常見栽培的還有赤豆、豇豆和眉豆等。赤豆名出《唐本草》,又名小豆,原產中國;印度、朝鮮和日本也有栽培。種子含蛋白質約20%,可作糧食或制豆沙用以做糕點餡。豇豆名出《本草綱目》,又名豆角,在中國栽培極廣。取其嫩莢供蔬食,莢長者可達60~70厘米,以豆莢綠色深淺不同分為青豆角和白豆角兩種類型。眉豆又名飯豇豆,莢果較豇豆短,種子供食用,含蛋白質23.1%,淀粉61.4%。

  菜豆 為菜豆屬植物,是溫帶地區栽培最廣的一種豆類作物。菜豆名出《本草綱目》,又名雲扁豆、四季豆或玉豆,為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小葉3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托葉基部著生。花白色,漸變草黃色或淡紫色,數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莢果線形,肉質,腫脹,稍彎曲;種子球形或矩圓形,白色、褐色或有花斑。嫩莢供蔬食,含蛋白質6.2%,幹種子含蛋白質22.9%,為營養高的食品。除鮮食外,還可制成罐頭。菜豆有一變種名龍芽豆植株較矮而直立,為夏初主要蔬菜之一。

  與菜豆同屬的還有棉豆,又稱金甲豆。莢果扁,矩圓形,成熟種子可食。

  扁豆 是扁豆屬植物,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栽培的豆類。多年生纏繞植物。小葉3片,闊三角狀卵形,托葉基部著生。花白色或紫色,2至多朵叢生於總狀花序的節上。莢果矩圓形,扁平,邊緣有小凸點;種子略扁,白色或紫黑色。嫩莢供蔬食,成熟種子含蛋白質21.5%,供食用。入藥有去濕之功。

  刀豆 是刀豆屬植物,為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栽培豆類,為纏繞性、草質大藤本。小葉3片,闊卵形。花淡紅色,數朵生於花序總軸中部以上膨大的節上。莢果大,帶形,扁而略彎曲,有紅色或褐色的種子10~14顆。其嫩莢可供蔬食;種子亦可食,但須經浸水、煮沸及換水漂洗除去所含的少量氫氰酸和皂苷方可食用。刀豆名出《本草綱目》,又名挾劍豆,甘溫,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木豆 屬木豆屬植物,是熱帶地區普遍食用的豆類。木豆耐旱,極易生長,宜植於鄉村前後以改良土壤。直立灌木。小葉3片,長圓狀披針形。花黃色,數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旗瓣背面有紫褐色脈紋。莢果帶狀,略扁平,在種子之間有凹陷的斜槽,先端具長喙,種子3~5顆,圓而略扁。嫩莢供蔬食,種子含蛋白質22.3%,油分1.7%,可煮食、制豆腐和豆蓉,亦可榨油。莢與葉為極好的飼料,又可作綠肥。同時木豆又是紫膠蟲的優良寄主樹之一,並可飼蠶。有些地區利用木豆為香料植物香果蘭的覆蓋植物,亦有用作防風樹。根入藥,可祛痰,消喉腫,驅腸道寄生蟲。花煎水治支氣管炎。

  四棱豆 屬四棱豆屬,也稱翼豆,其原產地不明,一說為非洲,一說為東南亞。目前亞洲地區已廣泛栽植,在巴佈亞新幾內亞栽培極普遍。四棱豆為多年生草質藤本,但通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小葉3片,闊卵形或三角狀卵形。花稍大,淺藍色,數朵組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莢果四棱柱形,棱上有寬約5毫米、具皺波狀齒的翅;種子5~20顆,近球形,褐色,有光澤。嫩莢作蔬菜煮食或涼拌;種子含蛋白質32.8%,油分17%,可與大豆媲美,炒食味若花生。種子含硫氨基酸,影響其蛋白質價值,同時種子又含植物性血凝集素和胰朊酶抑制劑,故必須煮過方可食用。

  在印度尼西亞以種子制成奶酪狀食品,有如豆腐乳。塊根含蛋白質12~15%,在塊根類作物中屬較罕見,可煮食或以芭蕉葉包裹烘烤,食似甘薯。葉和花也可食,花以油炒食,有蘑菇風味。四棱豆為最佳固氮植物之一,每株的根瘤可多達400個以上,根瘤直徑可達1.2厘米,對改良土壤有較好作用。

  鷹嘴豆 鷹嘴豆屬植物,原產地中海地區,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均有栽培,是印度最主要的栽培豆類之一。鷹嘴豆原產巴西,為一年生直立草本。羽狀復葉有小葉9~15片;小葉闊卵形或長圓形,邊緣有密齒。花白色,單生。莢果長圓形,膨脹,有1~2顆種子。嫩莢、嫩葉及豆芽供蔬食;種子含蛋白質14~30%,可鮮食或曬幹後磨粉做糕點。鷹嘴豆含淀粉21%,用於絲、棉織物的漿漂。在智利以鷹嘴豆的豆漿喂哺嬰兒,據稱能防止泄瀉。枝和葉可作飼料,葉含染料。

  兵豆 為兵豆屬植物,栽培歷史悠久,在古埃及和希臘時代已有栽植。原產地可能為近東及地中海地區,現栽培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熱帶的高海拔地亦可栽植。兵豆為一年生草本。羽狀復葉有小葉8~14片;葉軸頂端具一不發達的卷須;托葉不對稱的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數朵組成短的總狀花序;子房無毛,花柱先端上下扁平,後面被縱列髯毛。莢果有網紋,內有1~2顆種子。其種子含蛋白質20.2%,可煮食或磨粉制糕點。據稱兵豆粉可作為病者或嬰兒的食品。印度以其嫩莢作蔬菜食用。枝、葉可作綠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