鴞形目的1科。體長305~534毫米;頭骨狹長,寬不及長的2/3;面盤完整,下方變狹,呈心臟形;中爪具櫛緣;有草鴞屬和栗鴞屬2屬,共10種。廣佈全球。中國有倉鴞、草鴞和栗鴞3種,見於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及安徽南部。本科的代表種為草鴞,數量最多,分佈最廣,見於非洲、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中國見於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安徽和臺灣。臉盤呈輝棕色。眼的前上方有一黑褐色斑。上體兩翅的覆羽和三級飛羽均為鮮亮的黑褐色,各羽近端處大都具一棕色或白白色細點;後頸的羽緣亦為棕色,且特別顯著。尾羽和兩翅的飛羽均棕色,具若幹黑褐色狹形橫斑,羽端更雜以褐色斑駁。下體為鮮麗的淡棕色,尾下覆羽近白。胸和兩脅均滿佈小褐點。棲於山麓草地,覓食小型鼠類、鳥類、蛇、蛙和昆蟲等。卵產於平地長草間。因嗜食小型鼠類和昆蟲而對農業有益,但也捕食一些有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