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離子(見重離子核化學)的德佈羅意波長()比輕離子短得多,一般遠遠小於核半徑,因此可以將它視作準宏觀粒子,用半經典方法來描述。

  中低能重離子核反應 將靶核質心與入射重離子的入射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稱為碰撞參量ρ,其相應的相對運動的軌道角動量為l

< 。隨著碰撞參量由大到小,即軌道角動量由大到小,入射重離子與靶核的作用由遠及近,由淺入深。依此可將重離子 核反應分為四種類型(見圖)。

  ρ值相當大 入射粒子在核力的作用范圍之外,重離子隻與靶核發生遠距相互作用,引起庫侖激發和盧瑟福散射。

  ρ值約等於道半徑 道半徑為靶核半徑和入射重離子半徑之和。ρ值和它大致相等時核力開始起作用,但兩核僅僅發生擦邊碰撞,作用時間極短,約為10-22秒。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發生彈性散射或非彈性散射,或者在兩核接觸的瞬間,核的表面上發生少數核子的轉移反應。反應時兩核交換少許能量、質量和電荷。這一過程也稱為準彈性散射,其性質則屬於核間表面的直接反應。

  ρ值小於道半徑 兩個原子核相互直接相切的時間延長,撞入程度加深,兩核之間有相當多的核子參與作用,發生瞭大量的能量、角動量、質量和電荷的轉移,其作用時間約為10-2110-20秒。此時的核具有很高的激發能和角動量,但兩核並沒有熔融成一個復合核,基本上仍保持瞭入射核和靶核各自的主要特征,或稱兩體特征。物理學傢將這一過程稱為深度非彈性碰撞或深度非彈性散射。這種過程是一種沒有達到統計平衡的核過程,它具有一系列的由統計非平衡態向統計平衡態過渡的弛豫現象,包括質量、電荷、能量、角動量和中子過剩自由度等方面的弛豫特征。

  ρ值很小 重離子與靶核接近於迎面相撞,兩核相互作用時間足夠長,約為10-1910-16秒。於是兩核熔合在一起,使動能和動量在所有核子間進行交換和分配而達到統計平衡。這樣形成一個高激發態、高角動量的復合核。接著,復合核通過蒸發輕粒子、γ退激或裂變方式進行衰變。這種反應過程稱為熔合反應。

  高能重離子核反應 如果入射的重離子能量很高,上述分類方法就不適用。每個高能核子的能量約大於400兆電子伏時,則核反應過程隻能用相對論運動學來處理。高能重離子反應產物比較復雜,來自靶核和入射粒子本身的碎片的質量、電荷分佈很廣,在反應中還發射大量的介子、核子、輕核和 X射線,同時也發生準彈性散射,深度非彈性散射及裂變等反應。量子力學效應可以忽略不計,常用經典和宏觀的力學和流體力學的方法來處理這種過程。曾經相繼提出過“刮掉-剝落(abrasion-ablation)”、“火球”等模型來描述高能重離子核反應過程,但迄今沒有找到一個較成熟的理論模型。

  

參考書目

 P.E.Hcdgson,Nuclear Heavy-ion Reactions,Clarendon Press,Oxford,1978.

 R.Bass,Nuclear Reactions with Heavy Ions,Springer-Verlag,Berli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