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齊梁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傢和煉丹傢,字通明,晚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省句容縣)人。他的祖父善解藥術;陶弘景的父親也深解藥術,對他都有影響。陶弘景少年時讀葛洪《神仙傳》後,便有養生之志,15歲就傾慕隱逸生活。由於他讀書很多,還不到20歲,就被齊高帝(肖道成,479~482)任為諸王侍讀。37歲辭朝歸隱。後來梁武帝(肖衍,502~549)每有吉兇征討大事,還向他諮詢。

  陶弘景在醫藥、煉丹、天文曆算、地理、兵學、鑄劍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對於藥物學的貢獻為最大,這又和煉丹有關。他對當時的《神農本草經》加以整理校訂,又補充瞭365種藥物收在《名醫別錄》內,撰成《本草經集註》。

  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瞭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先時有人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樸硝大同小異,朏朏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樸硝,雲是真消石也。”所謂“紫青煙起”是鉀鹽所特有的性質。陶弘景這一記載,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

  陶弘景曾長期從事練丹實驗。梁武帝送給他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原料,讓他煉丹。他在煉丹過程中掌握瞭許多化學知識,例如:①汞可與某些金屬形成汞齊,汞齊可以鍍物。指出水銀“能消化金、銀成泥,人以鍍物是也”。②胡粉(堿式碳酸鉛)和黃丹(四氧化三鉛)不是天然產物,而是由鉛制得。指出:胡粉是“化鉛所作”;黃丹是“熬鉛所作”。

  

參考書目

 王明:論陶弘景,《世界宗教研究》,第1期,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