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物理化學傢。1884年8月30日生於耶夫勒,1971年2月15日卒於厄勒佈魯。1904年入烏普薩拉大學學習,1905年獲理學士學位,1907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任烏普薩拉大學物理化學教授,1931年任該校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1949~1967年,任古斯塔夫·維爾納核化學研究所所長。

  斯韋德貝裡致力於膠體化學(見膠體和表面化學)研究20年。1903年起,他仿照G.佈雷迪希用浸放在液體內的金屬電極間的電弧制備金屬溶膠的方法,改用交流感應線圈在液體中產生電火隙,由30多種金屬制備出很多種新的有機溶膠,比佈雷迪希法分散得更細,雜質更少。他用超顯微鏡研究瞭膠體微粒的佈朗運動。觀察瞭溫度、粘度和溶劑對這種運動的影響,用實驗肯定瞭A.愛因斯坦關於佈朗運動的理論。1923年他和J.B.尼科爾斯制出瞭第一臺光學離心機,拍攝瞭在沉降過程中的膠體粒子。1924年,他研制出超速離心機,用於蛋白質膠體研究,第一次測定瞭蛋白質的分子量。到瞭1940年,斯韋德貝裡發明的超速離心機可產生30萬倍於重力加速度g的加速度,可直接測定從幾萬到幾百萬那樣大小的分子量,並可測出分子量的分佈。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測定方法的出現,對高分子化學和膠體化學是一個很大的推動。斯韋德貝裡的工作,在親液膠體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為對蛋白質及高分子溶液的深入瞭解提供瞭研究手段。他在高分子合成和同位素方面也有貢獻。斯韋德貝裡因研究分散體系的貢獻而獲1926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