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方術,內容非常複雜,其中心目標為用人工方法製作既可使人“長生”、又能用以“點金”的萬應靈丹──“神丹”,故又有金丹術、煉金術、點金術、黃白術等名稱。這種古老的方術之所以最先在中國產生,是由於中國古時有“成仙”的說法,人們認為人的肉體可借助於某種神奇的藥物而獲得永生。所謂“丹”原指丹砂,即硫化汞,後來則泛指被認為是“長生藥”或“點金藥”的各種藥物。中國煉丹活動自西元前3世紀時已經開始,到西元前1、2世紀時已經大盛,而煉丹活動從一開始便包括““煉金”,因為煉丹傢認為以黃金等“不敗朽”之物為藥餌,可以使人長生不老,而人造的“黃金”更具有神效。到東漢時,方士們的神仙思想發展成為道教,煉丹更成為道士們“修仙”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道教的發展,煉丹的風氣更深入民間。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煉丹術理論性著作。書中提到當時煉丹傢有《火記》六百篇,可見當時火法煉丹(主要是帶有冶金性質的無水加熱反應)已經積累瞭大量經驗性知識。晉代大煉丹傢葛洪著《抱樸子內篇》,對漢晉以來的煉丹術作瞭詳細的記載和總結。他把煉丹術分為3個互相關聯的部分:

  ①煉制萬應靈丹 煉丹傢認為“還丹”和“金液丹“為“仙道之極”,前者是反復加熱硫化汞的產物,後者指以某種化學方法制成的液體“黃金”(或某種類似金色的液體)。

  ②采集並加工制作長生藥 煉丹傢分天然藥物(包括礦物和動物性、植物性藥物)為三等:上藥“令人身安命延”,中藥“養性”,下藥“除病”。他們認為能“令人身安命延”的藥物,有丹砂、黃金、白銀、五玉、雄黃、石流黃,以及諸芝、茯苓等,種類甚多。

  ③點化金銀 即先煉制萬應靈丹如“神丹”之類,然後用它“點化”銅、鐵等為黃金、白銀,實際上是使用化學方法制成各種類似金、銀的合金。

  煉丹術在隋代分化為外丹(服藥)、內丹(練功)兩種,外丹術在唐宋時代繼續得到發展,雖然從它的本來目的來說是全然失敗的,但是煉丹實踐使人們得以接觸到種種自然現象,因而提高瞭對自然界的認識,取得瞭不少有價值的經驗性知識,例如唐末出現的火藥就是煉丹實踐的產物。

  8世紀,在阿拉伯的首都報達(即巴格達)出現瞭煉丹術,阿拉伯人稱之為al-kimiya(al為冠詞,kimiya據考證可能是由漢語“金液”兩字的古音kim-ya變來),內容不僅包括煉金、制藥,而且也追求一種叫作阿爾伊克西爾(al-iksir)的萬應靈丹,指望用它來使人長壽,並用以點金。穆斯林世界本來沒有肉體永生的說法,不會產生制作長生藥的方術,他們的煉丹術從思想基礎和具體內容來看顯然與中國有關。但是,阿拉伯煉丹術吸收瞭中國和歐洲的有關知識,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所發展。約在12世紀,阿拉伯煉丹術隨著伊斯蘭教的勢力傳播到歐洲。al-kimiya演變為 alchimia或alchemia。歐洲煉丹術既由阿拉伯接受瞭東方的有關思想和知識,同時又進一步加入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和制造假金、銀之類的原始化學工藝知識,因而面貌為之一新;不過在內容上還是相似的,除煉金、制藥之外,也追求萬應靈丹如“耶黎克色(elixir)”或“哲人石”之類,正和中國的“神丹”、阿拉伯的“阿爾伊克西爾”一樣。經過數百年的傳播和發展後,由於社會生產發展的緣故,煉丹術在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從而由上述alchemia和alchimia演變出化學的德文字Chemie和法文字chimie,以及英文字 chemistry。在中國習慣上稱阿拉伯和歐洲的煉丹術為煉金術,其實這兩種煉丹術的內容大致與中國的相似,並不僅限於煉金。(見彩圖)

中國古代煉丹傢葛洪(號抱樸子)。拓自杭州西湖葛嶺石碑

杭州葛嶺的葛洪煉丹井——傳說葛洪煉丹的水源

唐代放在銀盒中的丹砂。丹砂為煉丹術和本草學中的重要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