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 F,原子序數9,原子量18.9984032,屬週期系ⅦA族。

  發現 1812年法國A.-M.安培指出氫氟酸(見氟化氫)與鹽酸(見氯化氫)的組成相似,其中含有一種新元素,建議命名為fluor,但自由狀態的氟一直沒有制得。直到1886年,法國化學傢H.穆瓦桑將氟化鉀溶解在無水氫氟酸中進行電解,才制得單質氟。元素英文名來源於其主要礦物螢石(見氟化鈣)的英文名flluorite。

  存在 由於氟非常活潑,自然界不存在遊離狀態的氟。氟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72%,重要的礦物有螢石(CaF2,參見彩圖)、冰晶石(3NaF·AlF3)、氟磷酸鈣〔Ca5F(PO4)3〕。自然界中隻存在一種氟的同位素,即氟19。

螢石——氟化鈣礦石

  性質 常溫下,氟為淡黃色氣體,有刺激性臭味;熔點-219.62°C,沸點-188.14°C,密度1.69克/升(15°C)。氟是電負性最高的元素,化學性質最活潑,除氦、氖、氬外,氟能同所有的元素化合。在低溫下,氟就能與溴、碘、硫、磷、砷、碳、矽猛烈化合,並常常產生火焰或處於熾熱狀態。氟與金屬的反應往往由於形成一層保護性的金屬氟化物而受到阻礙,必須提高溫度才能使反應繼續進行。

  氟的電子構型為1s22s22p5。在二元化合物中,氟總是呈-1氧化態,其他元素則呈正的氧化態,而且常常呈最高的氧化態。氟離子體積小,容易與許多正離子形成穩定的配位化合物,例如氟矽酸鹽(SiF婇)、氟鋁酸鹽(AlF咶)、氟鐵酸鹽(FeF咶)。氟還能與水、氨和許多含氫無機物以及有機化合物反應。氟與水反應,被氧化的產物中不但有氧,而且還有臭氧、過氧化氫、二氟化氧。氟能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中置換出氯、溴、碘,也能把溴酸鹽氧化為高溴酸鹽。

  氟與烴類發生難以控制的快速反應,為瞭控制這類反應,常用惰性氣體或氮氣稀釋氟。如果烴類中的一部分氫被氟取代,可形成含氟烴和氟化氫;如果烴中的氫全部被氟取代,則形成氟碳化物和氟化氫。含氟烴多數不夠穩定,易失去氟化氫,故不易制備和保存;氟碳化物(如三氟甲烷、聚四氟乙烯等)及其衍生物則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還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

  制法 氟是氧化性最強的物質,沒有任何一種氧化劑能把它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電解法氧化氟離子,通常用來電解的是無水氟化氫-氟化鉀體系,氟化鉀的作用是增強導電性。在石墨陽極上得到單質氟,而在銅制或鋼制陰極上得到氫氣。

  應用 單質氟主要用作氟化劑,以制取各種有用的氟化物。在原子能工業中,利用235UF6238UF6擴散速度的不同來分離同位素鈾235和鈾238(見鈾同位素分離);氣態的六氟化硫SF6具有高的介電常數和高絕緣性能;三氟化硼是有機反應的催化劑;三氟化鈷、氟化銀(Ⅱ)、二氟化氙等都是優良的氟化劑;單質氟由於燃燒時可放出很高的能量而被用作火箭燃料,它與液體氧或活性氟化物混合使用,會有更多的工程上的優點。

  毒性 單質氟具有刺激性,能強烈刺激眼、鼻、口腔、氣管等的粘膜,若吸入較多,則會嚴重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在制備和使用時需戴安全眼罩、防毒面具和長臂手套。

  

參考書目

 M.C.斯尼特等編,何兆雄等譯:《無機化學大綱》,第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63。(M.C.Sneed,et al.,ed.,Comprehensive Inorganic Chemistry,Vol.3,Macmillan,London,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