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化學傢和物理學傢。1766年9月6日生於英國坎伯蘭的伊格爾斯菲爾德村,1844年7月卒於曼徹斯特。幼年傢貧,沒有正式上過學校。1776年曾接受數學的啟蒙。。1778年在一所鄉村學校裡任教。1781年在肯德爾一所學校中任教時,結識瞭盲人哲學傢J.高夫,並在他的幫助下自學瞭拉丁文、希臘文、法文、數學和自然哲學。1793~1799年在曼徹斯特新學院任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1794年任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學會會員,1800年任學會秘書,1817~1818年任會長。1835~1836年任英國學術協會化學分會副會長。1816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通訊院士。1822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

  道爾頓最初研究氣象學,自1787年起,連續57年作氣象觀測日記。1801年在研究氣象學的過程中提出瞭“氣體分壓定律”,即“道爾頓定律”。他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化學方面。他曾測定出,水的密度隨溫度而變,在6.1℃(現代測定為4℃)時達到最大值。他還研究過氣體體積隨溫度的變化,並獨立於J.-L.蓋-呂薩克,得出所有氣體的熱膨脹系數相等的結論。1803年提出最早的原子量表;還提出瞭倍比定律等。

  道爾頓最大的貢獻是在原子理論方面。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包括元素和原子的種種學說,對他的啟發很大;後又受到I.牛頓的影響。在1803年提出原子學說,後被稱為道爾頓原子學說。其要點為:①化學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組成。這種微粒稱為原子。原子在一切化學變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在質量和性質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質量和性質上都不相同。③不同的元素化合時,這些元素的原子按簡單整數比結合成化合物。道爾頓原子學說為近代化學和原子物理學奠定瞭基礎,是科學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道爾頓由於創立原子論及在生物學方面的卓越成就,在1826年獲得英國皇傢學會的第一枚金質獎章。主要著作為《化學哲學的新體系》(第一冊,1808;第二冊,1810),並在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學會宣讀過116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