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物理化學傢。1853年9月2日生於俄國拉脫維亞裡加,1932年4月4日卒於萊比錫。1872年入愛沙尼亞多爾派特大學學習,1878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811年任裡加工業大學化學教授。1887年任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教授,1898年兼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1906年退休。

  奧斯特瓦爾德是物理化學的創始人之一。主要從事化學動力學和催化方面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方面,他1878年用容量方法和折射率研究一堿在兩酸之間的分配。1887年測定瞭在稀溶液中用堿中和酸時發生的體積變化。1888年提出奧斯特瓦爾德稀釋定律,最先將質量作用定律應用於電離上,在歷史上起瞭重要作用。在催化方面,他1894年給催化和催化劑下瞭現代的定義,1902年指出:催化劑隻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不能影響化學平衡,它的催化作用是由於降低瞭活化能的緣故。1902年發明瞭由氨經過催化氧化制造硝酸的方法,後稱奧斯特瓦爾德法。此外,他1894年提出奧斯特瓦爾德指示劑理論,最先對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機理給予解釋。同年,建議將分析化學的反應看成是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奧斯特瓦爾德提出過錯誤的“唯能論”,後在事實面前修正瞭自己的觀點。

  奧斯特瓦爾德因研究催化作用、化學平衡條件和反應速率等方面的貢獻而獲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1887年和J.H.范托夫共同創辦《物理化學雜志》。著有《普通化學教程》(1910~1911)、《電化學》(1896)、《分析化學的基礎》(1895)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