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某地區的地下水分佈、埋藏、形成、轉化及其動態特徵的地質圖件。是某地區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水文地質圖按其表示的內容和應用目的,可概括為3類:①反映某一區域內總的水文地質規律的綜合性水文地質圖。以區域內的地質、地形、氣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內在聯繫為基礎,綜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佈、水質、水量、動態變化等特徵,以及區域內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等條件。綜合性水文地質圖的比例尺常小於1:10萬。比例尺不同,則圖的內容、要素詳簡不一。②為某項具體目的的而編制的專門性水文地質圖。如地下水開采條件圖、供水水文地質圖、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圖等。這類圖的內容以水文地質規律為基礎,同時又考慮應用目的的經濟技術條件。專門性水文地質圖多采用大於1:10萬的比例尺。③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質要素的水文地質圖。例如,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地下水污染程度圖等。國際上較早出版的水文地質圖是1923年蘇聯的В.С.伊利因編制的《蘇聯歐洲部分潛水圖》(1:2500萬)。1960年國際水文科學協會的水文地質圖常委會召開的會議上提出編制歐洲水文地質圖,並於1962年開始編圖工作。1962年9月國際水文科學協會發表瞭《水文地質圖國際圖例》,196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自1970年開始按國際分幅陸續出版。

  中國第一幅《中國水文地質分區圖(1:300萬)》於1957年由地質部編制出版。50年代以來,先後編制瞭不同地區、不同比例尺的綜合性水文地質圖約500餘幅。1979年由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主編,出版瞭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地質圖集》,其中包括全國性圖、地區性圖、分省性圖等68幅;並附有剖面圖、立體圖等。1987年該所又編制出版瞭《中國水文地質圖(1:400萬)》,並附有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