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分為Mg(OH)2、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氫氧化物礦物。又稱氫氧鎂石。以美國礦物學傢A.佈魯斯(ArchibaldBruce)的姓氏作為英文命名。成分中的Mg2+可部分被Fe2+Mn2+Zn2+類質同象替代。晶體結構構表現為(OH)-成六方最緊密堆積,Mg2+占據相鄰二(OH)層之間的八面體空隙,但一層滿一層空地交替分佈,從而形成夾心餅幹式的(OH)—Mg—(OH)八面體層,即所謂的水鎂石層。水鎂石晶體呈板狀或截頂的小菱面體,一般呈葉片狀或塊狀集合體產出。呈纖維狀的變種稱纖水鎂石,其纖維可剝離並具彈性。水鎂石通常為白色,也可有灰、淺綠或褐等色,玻璃光澤,解理面上珍珠光澤,解理平行底面極完全,薄片具撓性。摩斯硬度2.5,比重2.38~2.4。水鎂石是由方鎂石(MgO)或蛇紋石等富鎂的矽酸鹽以及富鎂碳酸鹽礦物經低溫熱液蝕變而成。常與蛇紋石、菱鎂礦等伴生而成脈狀產出,也見於變質白雲巖和變質灰巖中。世界著名的產地有設得蘭群島中的安斯特島和意大利的奧斯特。水鎂石用作鎂質耐火原料,也是提煉金屬鎂的次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