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古生物學傢、地質學傢。1870年1月9日生於威斯康辛州錫達堡。1946年3月20日卒於北平(今北京)。1896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任教員。1900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等校教授。1920年應聘來華,,任地質調查所古生物部主任,兼任北京大學教授。葛利普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創始會員,並曾任副理事長。逝世後葬於北京大學校園內。葛利普早年註重礦物學、生態學和地貌學研究,特別是對腕足類、珊瑚和軟體動物化石很有研究,是古生態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認為古生物形態與其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古生物化石分類應當重視所在巖石的堆積特征和環境。並提出對沉積巖的分類既要重視其成分、結構特點,也要重視其成因。1913年出版《地層學原理》,書中按地球圈層予以論述,包括瞭廣泛的地質學領域。他與H.W.夏默1909~1910年合作出版的《北美標準化石》科學地論述瞭種的發生和個體發育,是當時的重要工具書。中國早期地層古生物學者大都出於葛利普門下。1936年他協助丁文江創辦瞭《中國古生物志》。所著《中國地層》(1924~1925)和36幅亞洲古地理圖,成為亞洲和中國地層學的重要文獻。30年代中他提出脈動學說。認為地層發育、古地理變遷和古生物演化有一定的周期性。1940年的《時代的韻律》是這方面的理論總結。重要著作還有《地質學教程》(1920~1921)和《蒙古的二疊系》(193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