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斷的位於南半球的原始古大陸。又稱南方大陸、岡瓦納大陸。其範圍包括現代的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以及亞洲的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有人認為還應包括中南歐和中國喜馬拉雅等地區。岡瓦納一詞來源於印度中東部的地名,奧地利地質學傢E.修斯(1885)首先用以命名地史中的南方大陸。岡瓦納大陸隔特提斯海與勞亞古陸相對。

  F.培根在1620年註意到南美洲東海岸與非洲西海岸彼此吻合的現象,但未作任何解釋。F.B.泰勒(1908)和HH.B.貝克(1911~1928)分別作過大陸漂移的設想或進行過各大陸的拼接。1912年,A.L.魏格納詳細論證並拼接瞭各大陸。近代古地磁學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更精密地拼接岡瓦納大陸提供瞭可靠資料(見大陸漂移說)。

  岡瓦納大陸存在的證據,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①根據海岸線輪廓,各陸塊可按海平面以下2000米(大陸坡中點)等深線互相拼合。

  ②各陸塊在地質構造方面可以互相連接。非洲的巨大片麻巖高原的巖石組合和褶皺方向同巴西一致,巴西東部聖路易斯附近海岸出露的20億年與6億年兩個地質體的分界線,同非洲西部加納一帶的兩者分界線對應;巴西與西南非洲的志留系至白堊系層序相似;非洲南端東西向的二疊紀褶皺山系,與阿根廷同期褶皺山系相應;印度的片麻巖褶皺方向與非洲及馬達加斯加一致,並可與澳大利亞連接。

  ③古生物學和生物學方面的證據。各陸塊上相同的爬行動物群,石炭紀占64%,三疊紀占34%;早二疊世淡水爬行動物中龍(Mesosaurus)在巴西和南非都有發現;三疊紀陸生爬行動物群,如水龍獸(Lystrasaurus)動物群和犬頜獸(Cynognathus)動物群,廣佈於各陸塊;現代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都生活著能用鰓和肺呼吸的淡水肺魚,還有幾種有親緣關系的不會飛的鳥類,如駝鳥、三趾鴕鳥等。

  ④古氣候的一致性。各陸塊上普遍存在石炭-二疊紀冰磧層和含煤巖系〔含舌羊齒(Glossopteris)植物群〕的交替出現,代表冰期與間冰期的多次更替。

  ⑤古地磁資料。岡瓦納大陸於石炭紀中期拼合後,各陸塊上古磁極位置和磁極遊移曲線吻合較好。

  地質資料表明,元古宙時,岡瓦納大陸內部的各陸塊已形成幾個相對穩定的地臺區,如西非地臺、剛果地臺(非洲中西部)、卡拉哈裡地臺(非洲南部)、南美地臺、南極地臺、澳大利亞地臺和印度地臺等。上述地臺是否已經連結成一個統一的岡瓦納大陸尚有不同認識。早古生代時期已有較多資料證明上述地臺分別聚集成西岡瓦納(非洲、南美)和東岡瓦納(印度、澳大利亞、南極洲)兩大部分,各自具有獨特的地史特征。早石炭世以後,具有統一地史特征的岡瓦納大陸已經形成。晚石炭世以來,古大陸內部發生差異性升降活動,形成一些陸內裂谷。三疊紀時,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加一帶形成窄的海溝,顯示瞭岡瓦納大陸將被解體。侏羅紀末期(有人認為在白堊紀),印度洋大幅度張開,印度陸塊與南極洲-澳大利亞陸塊分開。白堊紀時由於南大西洋的擴張,南美洲與非洲分離。岡瓦納大陸已進入全面的分裂解體階段。新生代期間,澳大利亞與南極洲最後分離,各自成為獨立的陸塊;由於紅海的形成,阿拉伯半島脫離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