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幹工業樞紐、工業區和工業點組成的生產地域。它是工業地域組合的一種形式。工業地區的範圍一般為幾千到幾萬平方公裡,大的可達10萬平方公裡以上。

  工業地區的地域範圍大小與工業地域集中分佈的狀況有關。比較大的工業地區包括有許多工業樞紐、工業城市、工業區和工業點,以及大量城市居民點,連成一片很大的工業生產地帶,例如中國遼寧中部工業地區,包括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等重要工業城市以及許多工礦區和工業點,地域面積達3.7萬平方公公裡。小的工業地區則往往由1~2個比較大的工業樞紐或工礦區和若幹工業點組成。例如,中國由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組成的湘中工業區,其面積隻有幾千平方公裡。

  工業地區是國傢經濟區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部門經濟區的一種類型。工業地區是工業生產在一個比較大的地域范圍內集聚的產物,是以社會生產的地域協作為紐帶的區域工業生產綜合體。它的形成同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工業化程度有關。並且,是在工業地域組合的基礎上形成的。

  工業地區的組成以工業生產為主體,集中比較多的工礦企業,同時還配置與工業發展有關的居民點、區域性公用事業設施、以及交通運輸網等。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聯系是橫向經濟聯系和技術協作,而不是工藝上的聯系。工業地區的結構特點是部門多,綜合性強。世界主要工業地區,大的如美國東北部制造業帶,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次一級的如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蘇聯的烏拉爾,聯邦德國的魯爾,中國的遼寧、京津唐地區和長江三角洲等,都是發展水平較高、綜合性很強的工業地區。

  各工業地區在生產規模和地區范圍大小,形成時間和條件,原料、能源和勞動力的保證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經濟條件上有所差別,從而在生產專業化和結構、生產地域組合和內外聯系上各具特點。例如,有的是形成歷史較早的老工業地區,有的則是新開發的工業地區;有的地區原料、能源、勞動力有保證或有剩餘,有的則感到不足;有的工業地區是在采掘工業或加工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的工業地區則是主要在大型動力和水利工程基礎上發展起來,或是由特大城市為核心形成的混合性工業地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