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於森林閉鬱線以上至永久冰凍帶之間無林高山地域的土壤。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青藏高原和天山、阿爾泰山等海拔3400~5500米的高山帶。

  高山土壤多發生在第四紀以來受冰川作用的地帶,土壤發育歷史甚短,成土母質以冰磧物、殘積-坡積物為主。在高寒和凍融交替的氣候條件下,土壤有季節性凍層或永凍現象,僅有少數耐寒的灌叢、草本和墊狀植物能存活。土壤中物理風化作用佔優勢,生物化學作用微弱。具有腐殖化程度低,有機質積累緩慢、原生礦物分解解弱、土層淺薄、粗骨性強、層次分異不明顯,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等基本特征。

  高山土壤因水熱條件、植被、地形及母質等不同而有異。如中國西藏高原由東南向西北,隨海拔增高、幹旱程度加劇依次為亞高山草甸土(黑氈土)、高山草甸土(草氈土)、亞高山草原土(巴嘎土)、高山草原土(莎嘎土)、高山漠土以及臨近雪線、原始石質類型的寒漠土。由於水熱條件依次趨劣,植被漸次變稀,生物過程愈益減弱,它們在腐殖質積累、土體內石灰和易溶性鹽類的淋溶、土壤酸度等方面均呈依次遞減的趨勢(見圖)。

高山草原土剖面(新疆天山北坡)

  寒漠土寒凍期長,土壤瘠薄,難以利用。其他高山土壤主要用作季節性牧場。高山草甸土的土體較濕潤,地表被草甸植物根系交織形成氈狀草皮層,具有良好的耐牧性。灌溉條件較好的一些亞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草原土還可用於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