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陸棲動物6個地理界中最原始且較小的一界,曾稱澳洲界。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伊裏安、夏威夷以及南太平洋諸島。本界與東洋界以華萊士線為分界。

  澳大利亞大陸四面臨水,東部山丘區多為溫帶闊葉林,中部平原區為大盆地,景色單調,西部高原區大部分為荒漠和半荒漠;新西蘭全境多山,屬海洋性闊葉林氣候;伊裏安島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區的植被為熱帶雨林。南太平洋有眾多的火山島和珊瑚島,前者多熱帶雨林,後者植被被荒蕪,鳥獸區系也很貧乏。

  區系特征 本界約在中生代末期與大陸隔離,具有古老的區系特征:低等哺乳動物,如單孔目僅限於本界。有袋類除少數產於南美洲外,經獨自發展,形成瞭許多特產種類,所以澳大利亞是有袋類適應輻射中心。高等哺乳動物,除瞭晚近移入的翼手目、嚙齒目等個別種類及澳洲犬以外,沒有其他真獸類動物。鳥類也以低等種類為著,如鴯鶓、鶴鴕,鴕鳥除非洲和南美洲外,均產於本界。此外,還產有許多特殊種類的鸚鵡,中國現有的虎皮鸚鵡(通稱阿蘇兒),就是由澳大利亞引進的。

  代表性動物 哺乳動物,除短尾蝠科(Mysctacinidae)中的一種以外,均屬低等種類,例如單孔目的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見彩圖)及有袋目的袋鼠科(Macropodidae)(見彩圖)、袋鼬科(Dasyuridae)、袋貍科(Peramelidae)等。鳥類,本界特產也多屬低等種類,如鶴鴕科(Casuariidae)、鴯鶓科(Dromaiidae)以及分佈於新西蘭的無翼科(Apterygidae),因叫聲似“kiwi…”,故又名“幾維鳥”。雀形目中的琴鳥科(Menuridae)、風鳥科(Paradisaeidae)以體型艷麗;園丁鳥科(Ptilonorhynchidae)以築巢如亭閣,繁殖習性特異而著稱。此外,鸚鵡科(Psittacidae)中的鴞鸚鵡(Stringops habroptilus)、吸蜜鸚鵡(Trichoglossus)、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侏鸚鵡(Micropsitta)及鳳頭鸚鵡(Cacatua)等,均為本界的特著產物。爬行動物,有新西蘭的楔齒蜥科(Sphenodontidae)、伊裡安的兩爪蠵龜科(Carettochelyidae)及比較廣佈的鱗腳蜥科(Pygopodidae)。兩棲動物,以角蛙(Ceratobatrachus)、細趾蟾(Leptodactylus)等為著。

大洋洲界動物鴨嘴獸,產於澳大利亞等地

大洋洲界動物袋鼠,產於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