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通常指地下水和石油)在動力作用下在巖石中的流動稱為巖石滲流,巖石被流體滲過的性能稱為巖石的滲透性。

  巖石滲流對巖石力學性質有重要的影響,它會改變巖石的受力情況,引起巖石變形、破裂、軟化、泥化或溶蝕,從而危及巖體的穩定性。因此巖石滲透性是巖石力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滲透性基本規律 水在巖石中的滲流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至今還沒完全全研究清楚。工程上為瞭便於探討,往往把水在巖石中的流動假定為同在其他邊界條件下的流動一樣,分為層流和非層流,並借用水力學和流體力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研究。在層流動動中,水頭損失與流速呈線性關系,是1852年法國H.-P.-G.達西用砂土作實驗得出的。實驗用的砂土具有均勻分佈的互相連通的孔隙,即所謂連續多孔介質。通過試驗,得出被稱為達西滲流定律的下述公式:

v=KJ

或    

Q=KJA

式中 v為滲透流速; K為比例常數,稱為滲透系數; J為水力坡降,表示滲透水流沿流向每前進單位距離時的水頭損失; Q為滲透流量; A為垂直於滲流方向的截面積。在層流運動中水流平穩,水質點的運動軌跡互相平行。

  在非層流運動中,一般假定水頭損失與流速呈非線性關系:

v=KJ1/m

式中 K′為非層流時的滲透系數; m為非線性指數,通常為1~2。在非層流運動中,水流不平穩,水質點的運動軌跡互相穿插。

  地下水在巖石中的滲流大都以層流運動為主。隻有當水力坡降很大,巖石中存在大裂隙,大空洞,水流湍急時,才出現非層流。

  滲流水不是通過整個斷面,而隻通過巖石中的貫通的孔隙或裂隙流動,因此流動的實際平均速度大於達西定律所列的。但為方便起見,工程上仍按達西定律計算。

  滲透系數 巖石不是連續多孔介質,它的滲透系數也不是常數,因為受到滲透壓力、巖石中的應力狀態、溫度、地下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為瞭便於計算,通常還是假定為常數。對於不包含裂隙的巖塊,進行室內試驗所得出的滲透系數見表1。

表1 巖塊的滲透系數

  裂隙巖體的滲透性主要取決於裂隙的特性、分佈和組合規律,而不取決於巖塊本身。由於巖體中貫通性的裂隙組是各向異性的,所以它們的滲透性也是各向異性的。因此通過實驗所得到的滲透系數與用達西滲流定律所得到的K有差別,前者稱為當量滲透系數(Ke),即把裂隙巖體當成連續多孔介質時得出的滲透系數。某些巖體的Ke見表2。

表2 巖體的當量滲透系數

  對於裂隙巖體的滲透性,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有多人進行理論研究和室內研究。這些研究大都是在假定巖體內各組裂隙呈規則分佈,且其性狀(走向、傾向、傾角)及裂隙的間距、寬度為已知的條件下進行的。實際裂隙巖體的滲透性要復雜得多,裂隙的連通情況、粗糙程度、充填物的性質尤難掌握。要瞭解巖體裂隙的綜合效應,宜在野外進行滲透試驗。

  滲透試驗 巖體的野外滲透試驗有多種方法,常用的是壓水試驗和抽水試驗。壓水試驗是在鉆孔中安放止水栓塞,將試驗段與其他部分隔開,然後向試段壓水,迫使水流進入巖體,試驗結果常用單位吸水量ω表示:

式中 Q為壓入流量(升/分); S為壓水時試驗段所受的壓力水頭(米); L為試驗段長度(米)。一般認為,如果壩基巖體的 ω≥0.01~0.05升/(分·米 2),就需要進行防滲處理。

  壓水試驗結果常用呂榮做單位。M.呂榮1933年規定試驗所用壓力為10千克力/厘米2(1千克力=9.80665牛頓)。一個呂榮單位等於在規定壓力下,每米試段巖體所吸收的水量為每分鐘一升。如果巖體的吸水量小於1呂榮,實際上可認為是不透水的,可不進行防滲處理。巖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ω或呂榮單位估算。

  抽水試驗是從鉆孔中抽水,使地下水位在鉆孔周圍發生不同程度的降落,降落後的水位軌跡有如一個漏鬥,稱降落漏鬥。在鉆孔中水位降深S和抽水量Q穩定以後,降落漏鬥的輪廓也就大體穩定。如圖所示,H為含水層厚度;S為抽水孔水面降深;l為鉆孔進水段長度;r為抽水孔半徑;r1r2為觀測孔至抽水孔距離;S1S2為觀測孔水面降深。在鉆孔周圍打觀測孔,就可以確定降落漏鬥的邊界,從而把漏鬥的最大半徑,即影響半徑R確定下來。在QS和觀測孔水面降深S1S2和滲透系數之間有一定的函數關系,據此可算出巖體的滲透系數。

  影響巖石滲透性的其他因素 地下水的水位、流速、流向、流量、壓力以及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等都對巖石的滲透性有作用;巖體結構、巖體應力、巖體中的微裂隙等因素也對巖石的滲透性有影響。因此,研究巖石的滲透性,應對上述各種因素進行觀測、試驗和研究。

  滲流控制 為瞭防止由於巖石的滲透性造成地下水滲流所帶來的危害(如增加對大壩的浮托力),應采用滲流控制措施。常用的方法是抽水、排水並對巖體進行灌漿處理(即用水泥或其他材料封堵巖體中的裂隙以降低其滲透性,或設置灌漿帷幕以延長滲透途徑)。上述方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結合使用。

  

參考書目

 米勒主編,李世平等譯:《巖石力學》,煤炭工業出版社,北京,1981。(L.Müller,ed.,Rock Mechanics),Springer-Verlag,Wien,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