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機械或儀器安裝在合適的彈性裝置上以隔離振動的措施。根據激振源的不同,隔振可分為兩類。對於本身是振源的設備,為瞭減少它對周圍機器、儀器和建築物的影響,將它與支承隔離開,以便減小傳給支承上的不平衡慣性力,稱為積極隔振,又稱主動隔振。水泵、發動機、鍛錘機械等的隔振就屬此類。積極隔振係數ηz表示積極隔振效果;它等於隔振後傳到地基上的力除以未隔振時傳到支承上去的力。對於振源來自支承振動的情況,為瞭減少外外界振動傳到系統中來,把系統安裝在一個隔振的臺座上,使之與地基隔離,這種措施稱為消極隔振,又稱被動隔振。車輛的乘座、精密儀器的安裝、環境運輸的包裝、艦艇上導彈發射架的隔振等都屬此類。消極隔振系數ηb表示消極隔振效果,它等於隔振後機器設備的振幅除以支承運動的振幅。隔振系數小表示隔振效果好。兩類隔振系數的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對於單自由度隔振系統,

式中 η為隔振系數; ω j為激勵頻率, ω n為隔振系統固有頻率; c為粘性阻尼系數, c c為臨界阻尼系數。

  隔振系數公式可用圖1中的曲線表示。從圖上可以看出:①隻有當頻率比

時,才有隔振效果,且隨著 λ增加,隔振效果也逐漸增大,實用中取 λ=2.5~5;②增大阻尼可以減小機器在起動和停車過程中經過共振區(見 線性振動)的振幅,但在 時,阻尼的增加反而減小隔振效果;③常用的隔振器材由於阻尼系數不大,在 λ=2.5~5范圍內計算隔振系數時,可按無阻尼情況考慮。

  隔振系數公式依據下列假設:機器或設備是剛體,地基是無限大的剛體;隔振器由無質量的線性彈簧和無質量的粘性阻尼器組成。實際情況和假設有出入,故隔振系數的實際公式也同理論公式有出入。近代研究發現隔振器在用於低頻激振時很有效,但用在高頻時效果不夠理想。當激振力頻率增大時,隔振系數的曲線中出現瞭一系列峰值(圖2)。

主要原因是高頻振動在結構中以彈性波形式傳播,激起瞭結構介質的波動效應。為瞭改善高頻時的隔振效果,除采用波動效應小的橡膠彈簧代替金屬彈簧外,目前還發展瞭雙質量隔振系統,並已用於艦船等設備中。

  有時被隔振的機械或儀器可能受到幾個方面的激勵(見振動),此時隔振設計應按多自由度系統進行,即應考慮被隔振物體的直線振動、扭轉振動以及它們之間的耦合振動。

  隔振設計的要點是:首先要對環境振源進行調查,包括振源類別、量級、方向和頻率范圍等項目;其次根據隔振體本身的重量和隔振要求,按頻率比λ≥2.5~5進行計算,選擇減振器型式、裝配方式和參量(阻尼系數、剛度);最後用儀器測試校核隔振效果,驗算隔振系數。

  常用的隔振器材有天然或人造橡膠制品、金屬彈簧制品、不銹鋼絲網制品以及近十年出現的多種高分子化合物的粘彈性材料制品。這些器材既可用來隔振,又能起抗沖、降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