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傢、科學傢和工程師。1452年4月15日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芬奇鎮,1519年5月2日卒於法國。

  1476~1497年,達·芬奇跟佛羅倫斯名畫傢A.del韋羅基奧學習繪畫畫和自然科學。1482~1499年在米蘭大公爵L.斯福爾紮(1451~1508)手下任軍事技師,水利、建築工程師和畫傢。後來在佛羅倫薩、米蘭、羅馬、威尼斯等地工作。晚年僑居法國。

  達·芬奇強調力學和數學同樣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並研究過許多力學問題。他根據實驗和觀測得出:重物沿它和地心相連的直線下落,下落的速度同時間成正比。在靜力學方面,他嚴格確定瞭力矩概念:桿上物體的平衡“由它們的重量和距支點的距離決定”,由此總結出計算幾何體重心的一般法則。他已知道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見力的合成)。在用這一法則研究重物沿斜面運動中,他正確地得到摩擦力的定義。他在觀察筆記中寫道:物體“都不能自己運動......每個物體在其運動方向上都有一個重量”。物體運動時“對空氣的壓力等於空氣作用於其上的力”。在流體力學方面,他總結出河水的流速同河道寬度成反比,並用這一結論說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

  達·芬奇的力學研究並不隻限於理論上。他還運用力學和機械原理設計瞭許多機器和器械,參加瞭運河、水利和建築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他通過對鳥翼運動的研究,於1493年首次設計出一個飛行器。

  在天文學方面,達·芬奇認為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在地質學方面,他認為化石是古生物遺骸,並推斷有貝類化石的意大利北部山脈過去曾是海洋。在解剖學方面,他解剖瞭至少30具屍體,繪制瞭700多幅詳細的解剖圖。他還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研究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原理的人。他從不盲目相信古典著作傢,而認為實驗和觀察是正確知識的唯一來源。他十分重視實驗結果的“再現性”,也特別強調數學的作用。他認為自然現象中存在著邏輯性,隻有用數學才能解釋它們。

  達·芬奇還創作瞭大量美術作品,其中包括名畫《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他留下約五千頁未發表的手稿,內容涉及哲學、藝術、數學、力學、解剖學、天文學、地質學、博物學、機械和工程等。有關繪畫理論和水力學的部分在他死後不久分別以《繪畫論》和《水的運動與測量》為題出版。其餘大部分直到19世紀末才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