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持久性極化的固體電介質。早在1922年左右就為日本物理學傢江口元太郎發現;當蠟和松香的混合物在外加強電場中從融熔態固化後,再除去外電場時,混合物固體會長期保持極化狀態。駐極體可以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因此可以類比於永磁體的一種帶電體。駐極體中存在著大量微觀的電偶極子,它們通常混亂取向而顯不出宏觀的極化。這些偶極子可以在高溫及外電場作用下取向,冷卻後再去掉電場,取向被凍結下來而保留某個方向上佔優勢的宏觀極化。駐極體的極化強度遠小於其中所有偶極子都排列一一致時所產生的飽和強度。但是在一些駐極體中還能得到大約10-2μC/m2的極化強度。駐極體是弛豫時間較長的處於亞穩態極化瞭的電介質。當去掉外加電場時,其極化強度會逐漸減小,它的表面電荷就按指數規律或接近指數規律逐漸衰減。室溫下駐極體的極化狀態可以長期保存,但在高溫下則衰減得很快。

  用鈦酸鋇陶瓷等鐵電體(見鐵電性)可以制成駐極體,它除與鐵電本身的極化機制有關外,還與空間電荷有關。非極性材料制成的駐極體的極化主要由空間電荷所引起。有兩種類型的空間電荷,一種稱為同號電荷,另一種稱為異號電荷。前者歸因於電介質和電極間存在電導或在強電場作用下在電介質表面附近出現電擊穿,使電極對電介質發生電荷註入;這樣註入的空間電荷的極性與相鄰電極相同。異號電荷的極性則與相鄰電極相反,這主要歸因於電介質中電荷的分離和捕獲。極性電介質中的偶極子取向形成的駐極體電荷是另一類型的異號電荷。非極性聚合物的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等均可制成長壽命的有機駐極體,而極性聚合物的聚偏氟乙烯可制成具有強壓電效應或熱電效應的駐極體。這些駐極體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在駐極體的形成過程中除溫度和電場外,還可施加其他作用如光照、輻照等而制成光駐極體、輻照駐極體等。這時電荷的分離是由於光或射線激發產生自由載流子,這些載流子在外電場作用下漂移而形成空間電荷。駐極體可以有電滯回線,這是由於偶極子的轉動受周圍介質的粘滯相互作用所引起;這種粘滯回線與缺陷有關而不是鐵電回線。駐極體有許多用途,如用於傳聲器、耳機、揚聲器、送話器、加速度計、各式換能器、高壓電源、放射性劑量計等。

  近年來在生物材料和生物聚合物中的駐極體效應,特別引起人們的註意。如已經發現駐極體能用於抗血栓及促進骨骼和人工膜組織的生長;在很重要的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及某些多核中發現瞭駐極體效應,此外,作為生物根本的大生物分子如血紅蛋白、脫氧核糖核酸(DNA)等可能有各種極化及電荷存儲區域(偶極子和離子束縛於生物分子)。

  

參考書目

 歐陽毅編著:《奇異的駐極體》,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1983。

 G.M.Sessler,de.,Electrets, Springer-Verlag,Berlin, 1980.